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心理学试题

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十)

来源:233网校 2007年10月19日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十)
一、填空(每个空1分,共15分)
1.奥苏伯尔提出的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是、、。
2.奥苏伯尔提出,人的认知组织的两条原则是____、____。它们也应成为教材组织的两条原则。
3.学习定势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4.影响学习准备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和____。
5.研究表明,IQ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____相关,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相关系数____。
6.维纳提出的归因模式中,强调的四个因素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A、纵向迁移;B、侧向迁移;C、特殊迁移;D、学会学习。
2.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
3.下面说法代表内控特征的是。A、“老师出的怪题把我难住了”;B、“我从来不管老师怎样评分”;C、“我准备好了,我能对付考试”;D、“我看过一些卷子,我想我知道老师会问什么问题”。
4、“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5、关于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得到心理学家们较一致赞同的方法是()
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B、象形式训练说所主张的那样,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C、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结果;D、结合教材的内容,训练具体的策略并使之迁移
6、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A、4遍B、6遍C、8遍D、9遍
7、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是()
A、能记住概念的定义B、能理解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C、能区分概念的正反例D、ABC都对
8、原有观念为上位,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这种学习称为()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
9、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10、在解应用题是,老师总是一再强调要读懂题目,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
A、牢记题目内容;B、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C、熟练使用计算技能;D、很好地完成对问题的心理表征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根据形式训练说,电话接线员经过长期训练,记忆数字的能力会大大提高,但不能保证他们记忆外语词汇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2、学生在学习中因控制点性质不同,他们对自己成败的归因也不同。()
3、维果茨基提出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4、按照马斯洛的动机作用观点,教师在自尊水平低的学生中灌输为学习本身的满足而去学的做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5、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6、高创造性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7、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之一()
8、用心理学术语来说,“触类旁通”指的是概念与规则获得后在新情境中的运用,这也是学习迁移现象()
9、概念和规则既是陈述性知识的核心成分,也是程序性知识的核心成分。()
10、接受学习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或成人学习概念都是适合的()
11、认知策略经过练习能达到相对自动化,而智慧技能则很难达到自动化程度。()
12、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13、奥苏贝尔的同化论与皮亚杰的同化论有实质性的差别。()
14、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也称弱方法()
15、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16、从思维过程看,真创造与类创造无实质性区别()
17、产生式理论中的C-A公式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公式来解释。()
18、在概念教学后,如果学生能够精确陈述概念的科学定义,说明学生已掌握了所教的概念。()
19、概念和规则都有变式例子,都可以设计变式练习。()
20、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程序性知识包括动作技能。()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建构主义学习观;2、脚本;3、元认知;4、问题空间;5、心理练习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简单地利用奖或惩不能解决儿童的品德不良行为?
2、简述产生式迁移理论的实验依据及其教学含义。
3、为什么说跳级比留级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良好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符合哪些条件?
六、论述题与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学校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人的智商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改变,桑代克也证明,不同学科的学习对智商没有显著影响。你怎么解释这两种智力理论之间的矛盾?
2、试分析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同辈集体的遵从这种现象对学校教育的利与弊。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