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培训视频>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培训视频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精讲班:中学课程(一)课程概述

来源:233网校 2020年4月6日

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联盟老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讲班课程讲义,本节是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课程的讲解。

扫描下面二维码,下载233网校APP,免费看更多教师资格证培训课程视频!

教师资格考试APP——

第二章 中学课程

第9讲 中学课程(一):课程概述

第二章  中学课程

本章分值大概在2-14之间,以单选与简答居多。

分值比重:

2分或者

2+2+10=14分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1. 广义的课程: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老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

2. 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英语、数学。

补充内容: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在西方,课程一词源自拉丁语,意为跑马道,指学生要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

二、课程的分类(单选或者简答题)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例清晰的文化知识,如六艺

综合课程又叫广域课程、统合课程,主张实行分科教学但又要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采用合并相关或相邻领域的学科,以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材组织在一门综合的学科中。如自然课;社会课

应用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 数学 英语课程属于(  )。

A.融合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分科课程

【233网校答案】D

【233网校解析】本题考查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学科课程、融合课程的概念区分。语文、数学、英语是根据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编排课程、进行教学,应属于学科课程,故选D。

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内容。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

A.垂直组织        

B.横向组织  

C.纵向组织

D.螺旋式组织

【233网校答案】B

【233网校解析】综合课程是把不同领域的知识整合到一起,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正是横向组织的表现,故选B。

补充知识

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

(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纵向组织是按照一定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古今中外大多数教育家都强调学习内容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近年来,也有些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家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序列组织的原则。

横向组织就是要求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性 最关心的问题。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存在的问题:1)对教师的要求较高;2)学校的条件硬件跟不上;3)学生的应试问题解决不了。

(2)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逻辑上相互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螺旋式是指用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直线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螺旋式则容易照顾到学生认识的特点。

根据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度

(1)必修课程,是指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的基础学习而开发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体现对学生基本的要求。

(2)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其思想萌芽于卢梭,代表人物是杜威与克伯屈

根据课程开发设计主体,划分为: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学校课程)

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它编订的宗旨是保证国家确定的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达到普通教育的世界先进水准,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根据课程存在形式:(重要)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1.  显性课程

显性课程也叫公开课程。或者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2.  隐性课程

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和态度的非正式课程。隐形课程分为三类:一是物质性隐性课程,如校园环境的特征等;二是制度性隐性课程,如人际关系准则;三是心理性隐性课程,如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

应用分析

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布置等属于(  )。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233网校答案】A

【233网校解析】环境布置属于隐性课程。

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课程类型而言,它主要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233网校答案】D

【233网校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故选D。

三、课程理论流派(考察方式:选择题)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1.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

2. 主要观点:

(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该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

(二)活动中心课程论

1. 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和其学生克伯屈。

2. 主要观点:

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三)社会中心课程论

1. 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批判理论的代表金蒂斯、布厄迪尔等。

2. 主要观点: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为此,该理论批判儿童中心课程理论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人需要、兴趣、自由及活动而忽视了社会的需要,主张课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课程是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运载工具。

补充内容:(四)课程层次理论

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分五个层次:

一是理想的课程,即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二是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平时在课程表中看到的课程即属此类;

三是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这种领悟的课程可能与正式课程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四是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常常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吧);

五是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也即课程经验。

应用分析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是当代影响较大的课程理论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社威

C.夸美纽斯         D.涂尔干

【233网校答案】B

【233网校解析】杜威是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

在西方主要课程理论流派中,布拉梅尔德的理论属于(  )。

A.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B.活动中心课程理论
C.学科结构理论

D.多元只能理论

【233网校答案】A

【233网校解析】布拉梅尔德属于社会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233网校答案】A

【233网校解析】认为存在五种不同的课程: (1)理想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4)实行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其中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故本题选A。

四、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学生、社会、学科特征是制约课程三大因素。

1.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第一,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制约着课程开发的方向。

第二,课程的门类、深度和广度、编排形式等设计和开发,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程度和水平,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

第一,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学校课程的门类,制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阶级意识决定着课程的管理和课程的方向。

第二,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的进步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内容、种类和结构,文化中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影响着课程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

3. 学科特征

学科的特征和性质决定对学科知识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开发要体现学科的性质。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科学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要领。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

教师证资格证备考资料

备考推荐:历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

热点推荐:教师资格证考前冲刺试题

零基础如何备考?233网校零基础取证班购课即送教材,5大基础班级教学,给您备考指路,免费试听>>

答疑解惑:添加小编微信个人号【ks233wx3】,进入微信学习群,或关注微信公众号【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众号“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关注即可一对一答疑解惑!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