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深刻认识科技对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生产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分析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此来认识教育改革的原因及特点。
[重点难点]
1.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没有密切结合;主要的发明主要在英国出现,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都受到英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便于采用新技术。
第三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研领域不断开阔;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2.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兴起的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指从20世纪四五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它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科学理论出现了重大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求的结果;同时,第三世界的兴起,发展工业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客观上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工业产品市场。
3.简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发展产生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人们研制新型材料,按照人的需要设计、制造特殊性能和结构的材料,使劳动对象发生了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对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水平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因为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4.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对于科学而言,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与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至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
5.20世纪以来,出现的哪些学术思潮
哲学方面:人本主义哲学、科学主义流派、存在主义哲学、结构主义哲学;历史学方面: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法国的年鉴史学,西欧的新马克思主义史学,美国的进步主义学派、新保守主义史学、新左派史学;经济学方面有凯恩斯学派等;未来学。
6.当前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面对这种世界性的潮流,我国政府的重大举措
共同特点:各国都十分重视普及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重视教育要求的综合性;建立继续教育体制;重视教育形式的多样化;重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举措: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和立法;加强基础教育;发展高等教育,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7、20世纪美国史学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美国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进步主义学派史学家彼得尔德的《美国宪法的经济观》,强调经济因素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战后初期,美国的保守主义思潮盛行,形成了新保守主义史学,宜称美国史是一部内部利益和谐一致的历史。
(3)60年代,美国社会动荡、各种矛盾尖锐,新左派史学应运而生。它对美国文化和历史传统进行批判,试图全面改写美国史。同一时期,美国还出现了“新社会史学”,它关注下层劳动人民的历史活动、社会阶层的变动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8.根基于现实生活的文学
十月革命后,一大批反映苏联社会巨大变革的文学作品应运而生;而五六十年代苏联的“解冻文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和历史。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反映了西方精神生活中的问题。
现代时期,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表现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殖民压迫的思想成为这些地区文学发展的主流。
9.当代文学艺术的特点
当代文学艺术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点。首先,出现了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学。在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同时,苏联的电影与音乐舞蹈等艺术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次,在西方文学艺术中,除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外,现代主义成为主流,它反映了现代西方人精神生活的危机。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和现代主义音乐,也同样表现了西方人的精神创伤。西方文艺的众多思潮流派,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复杂面貌。第三,具有自己特色的亚、非、拉美的民族主义文学也迅速发展起来。这一发展是伴随着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而进行的,其主流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殖民压迫的思想。
[概念阐释]
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指采矿、制造、建筑业。
第三产业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商业、通讯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还包括大多数与信息相关的部门。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是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属于非物质生产领域。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存在主义
现代西方主要哲学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创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存在主义传人法国,得到很大发展,这期间法国出现了一批存在主义哲学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存在主义在美国逐渐风行。但从60年代起,存在主义在西方开始衰落。存在主义的根本特点是把孤立的个人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观点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存在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流派。存在主义哲学家对探究世界基础和本质的传统哲学,无论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都一概采取否定态度。他们尽管自称其本体论是一种抬高人的地位的人道主义理论,实际上却是一种使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和非理性的理论。存在主义的社会影响基本上是消极的,但是,它提出要重视和研究人的本质、人的尊严、人的自由等问题,促使人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现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经典题例]
[例题]现代美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
A、普及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B.实现教育需求的综合化
C、建立完备的继续教育体制D.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剖析:当前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决定综合国力的根本因素是国民素质。世界上许多国家近年来在培养目标上有一个很大的调整,更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水平,提高整体教育的质量,特别是把重点放在基础教育的质量上。因此,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是各国也是美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