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概要:情绪和情感

来源:233网校 2009年12月11日

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

概述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对自身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
2、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立的情绪和情感。这是情绪和情感的主要特征之一。
情绪的两极性
1、快感度:愉快——不愉快 2、紧张度:紧张——松弛
3、激动水平:激动——平静 4、强度:强——弱
情绪的作用
1、适应作用:通过调节情绪,降低紧张和焦虑,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2、动机作用:通过情绪的主观体验,改变行为,趋向能够给自己带来积极情绪的目标,回避会带来消极情绪的目标。
3、组织作用:情绪和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积极的情绪会调节和组织人的心理活动,而消极的情绪会破坏和干扰正常的心理活动。具体而言,情绪能够:(1)促成知觉选择;(2)监视信息的移动;(3)影响工作记忆。(4)影响思维活动;(5)影响人的行为表现。
4、信号作用:情绪情感通过面部表情、声音和身体语言等方式表达出来,成为人们彼此了解和交流的信号。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1)情绪更多是和生理需要的满足联系的心理活动,而情感是和社会需要是否满足联系的心理活动。
(2)人类个体的情绪发展在前,而情感体验在后。
(3)情绪不稳定,而情感相对稳定
(4)情绪表现多是外显的,而情感表现多是内在的。
2、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2)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情绪状态下的机体的内部变化
1、呼吸的变化 2、血液循环的变化 3、皮肤电的变化
4、脑电的变化 5、内外分泌腺的反应
情绪的分类
1、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2、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和情感:惊奇和兴趣、厌恶。
3、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和情感:害羞、骄傲和自罪。
4、与他人有关的情感体验:爱、恨。
表情动作
主要分为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除面部之外身体其它部位的表情动作)、言语表情(是指情绪在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上的表现)
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指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是由一定的情境唤起的,在这种情境下,主体对事物的态度基本保持一致。
激情:是指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指在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产生的原因:(1)已有知识经验和紧急出现的事物的要求不相符合,导致个体进入应激状态。(2)已有知识经验不足,导致个体产生无助感和紧张感,导致应激。
情绪的理论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1、詹姆斯——兰格理论(也称情绪的外周理论)
内容:情绪产生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身体外周活动的变化是产生情绪的主要原因,如哭泣可以产生悲伤的情绪,颤抖产生害怕的情绪。作用的方式可以归纳为:刺激物刺激——个体生理上的变化——引起神经冲动——传入中枢,产生情绪。
局限: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2、坎农——巴德理论
内容:首先,该理论针对詹姆斯——兰格的观点提出了三个疑问:(1)人的生理变化的差异较小,而情绪变化的差异较大;(2)人的生理变化的速度较慢,而情绪变化丰富而迅速;(3)由药物导致的生理变化无法产生相应的情绪。接着,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情绪和生理过程是同时产生的。(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生理过程产生情绪)情绪的产生不是受到植物性神经的影响,而是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的控制。当外界刺激传入时,进过丘脑的分析和加工,一部分传入大脑皮层,产生情绪;另一部分传入机体内部,产生生理过程和生理反应。两者同时产生。
局限:注重了丘脑对情绪的控制和影响,但是忽视了外周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对情绪的控制和影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情绪的动机——唤醒理论
1、扬的理论
内容:扬认为情感过程与感知过程的不同在于情感过程产生了动机作用并影响了行为。他认为情感过程的作用有四个方面:(1)激活行为。(2)维持行为。(3)调整行为。(4)组织行为。他还强调了情感序列对行为的唤醒作用,强调了情感的动机作用。
局限:扬充分注意了情感的破坏性,认为情感过程对于行为的正常进行起到了干扰作用。这种理论过分强调情绪的破坏性,而忽视了情绪的适应性。
2、利柏的理论
内容:利柏反对把情感视为干扰行为的活动,他认为情感过程在大多数的时候处于温和的激活作用,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控制着主体的行为,产生动机作用。
3、汤姆金斯的理论
内容:更多地使用感情而不是情绪一词。认为感情是先天的,而内驱力是后天形成的,感情为内驱力提供能量,激活、唤醒和放大内驱力,成为行动的动力。
三、情绪的行为理论
内容:强调情绪是一种遗传的反应模式,在后天的强化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和发展,从而形成不同的情绪反应。
局限:忽视了主体认知功能的作用。
四、精神分析和体验的理论
五、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和拉扎勒斯德认知和评价理论
特点:不再简单关注情绪的生理变化和生理唤醒,而是将情绪活动和认知活动联系起来。
内容:(1)情绪刺激必须通过认知评价才能引起一定的情绪。相同的情绪刺激,认知评价不同,引起的情绪不同。人的认知评价来源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对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唤醒水平。
(2)强调大脑皮层兴奋对情绪产生的重要作用:大脑皮层对引起情绪的刺激物及其刺激情境进行评估,从而形成情绪。这一理论与以前的由植物性神经和丘脑控制产生情绪的理论截然不同,强调了情绪是大脑皮层对刺激情境分析评估的结果。拉扎勒斯进一步提出,情绪是由生理、行为和认知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的心理结构和社会文化因素会影响认知的结果。
2、沙赫特和辛格的三因素论
内容:认为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人的认知过程在情绪产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实验的支持:沙赫特和辛格设计了这样的实验:第一步,将一批大学生分为三组,都注射一定剂量的肾上腺素,使他们处于生理唤醒状态。这时对每组学生的告知内容不同:(1)告知注射肾上腺素后将有的正常反应;(2)告知其错误的反应;(3)不告知有任何反应。
第二步,将这些大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情境:愉快的和不快的,观察他们的反应。实验结果是:第一组的大学生能平静地面对愉快和不愉快的情境,说明他们受到主体认知因素的影响;而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大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表现出愉快,在不快的情境中表现出不愉快,说明他们受到生理唤醒(肾上腺素)和环境(愉快和不快的情境)的影响。
由此验证了,人的情绪产生的主要机制是受到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自身的认知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脑将这些因素的影响整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情绪。
3、伊扎德德动机——分化理论
内容:伊扎德认为情绪是生命在进化的过程中分化发展起来的,情绪的主要作用是动机作用,能够激发机体的活力,同时监督机体的活动。情绪还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既重视了生理要素,又注重环境、个体经验和人格结构要素,还强调个体的认知功能的调节,是比较全面的理论。

相关链接: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概要:注意的理论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概要:暂时神经联系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概要:个性心理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概要:感觉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概要:知觉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概要:记忆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概要:思维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概要:问题解决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概要:言语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核精要汇总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