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心理学辅导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2.1心理发展理论

来源:233网校 2013年7月9日

  三、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总的来说,教育和学生的心理发展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主要表现为:

  第一,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决定性的条件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科学的教育能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没有适当的教育措施就无法指导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只是心理发展的主要条件,其作用并不是唯一的、无条件的。因为除了教育之外,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还有其他因素,如素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

  第二,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教学要遵循教学的准备性原则(Principle of Readiness)。所谓准备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在我国教育学中又称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准备状态,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这里的适合性有两层含义:第一,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可能成功;第二,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学习时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经济而合理”。

  学习可以分为认知的、情感的和运动动作的三个方面。学习准备也可以相应地分为认知的、情感的和运动动作的三个方面。研究表明,成熟和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最主要因素,要恰如其分地评价它们在学习准备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根据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至少要涉及这样两个主要问题:选定什么教材;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即确定每一年龄阶段儿童能最有效地掌握的教材,采用最适合某一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辩证地认识教育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是为了在学校教学实践中贯彻教学与发展的互惠原则。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