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心理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0.4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11日

第四节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一)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的含义。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也有所变化,但对心理健康的定义至今尚无明确界定,许多国家和地区常把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等同。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标准是评价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尺,它是随着心理健康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而制定的,不同社会不同时代有其不同的内涵,研究者根据评价依据和侧重角度不同,对心理健康标准做了不同归纳,目前较有共性的划分标准是:①统计学标准:即以统计学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以近乎平均为正常的标准,偏离正常为变态;②生理学标准:即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做标准;③社会规范标准:即以个人是否符合社会的道德、法律、风俗等规范来划分心理的常态与变态,行为符合公认的行为规范为健康,正常,反社会规范为异常;④价值观标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主要取决于他的心理行为与价值观的一致性;⑤主观经验标准:即如自己觉得痛苦、抑郁,视为不健康;⑥生活适应标准:即能适应生活环境及变化者视为正常,适应生活困难者视为不正常;⑦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标准:即以个体心理成熟程度及心理发展水平衡量健康与否。
  上述标准的确定基本上以生理标准、社会需要、心理标准为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将不断丰富完善其标准。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自己的职业特征。
  (1)正视和接受现实。心理健康的教师表现为热爱现实生活和职业,积极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并在其中能享受人生的乐趣,体验人生的价值。在工作学习中,有高远的志向和坚定的职业追求,对生活、学习和事业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能妥善处理而不视为过重的负担。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审时度势地选择自己的坐标,学会为自己喝彩,善待成功与失败,不以世俗为媚,不为流行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浮华而惑,能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能不断追求新知识,捕捉新信息。从工作和学习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
  (2)了解自我,自信自立。心理健康的教师应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善于了解和接纳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能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做到自知之明,自尊自信。在工作中敢于承担责任.能切合实际确定生活与工作目标,不因主客观差距较大而自责,自卑或自怨。能够接受失败的自我和挫折中的自我,不追求完美无缺.不过于苛刻挑剔自己,坦然对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对于无法弥补的缺点与失误能安然处之。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善于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考验.相信自己的作用,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缺乏良好的自我意识,或是过于忘乎所以,自负自傲;或是过分自责,怨天尤人,甚至厌恶、拒绝自我、出现自虐行为,陷入自卑绝望境地,难以摆脱心灵痛苦和危机。
  (3)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健康的教师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认可他人存在的价值,具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交往关系,善于沟通,关系协调融洽。能被集体和教育对象所接纳,同时也能将自己融入其中,既能与集体和朋友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深思之时无孤独之感。有良好的交往需要和恰到好处的交往技巧,能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定向,在交往中能使自己和他人具有安全感和舒适感。在与他人共处时,同情、友爱、信任、尊敬、愉快的体验总是多于猜疑、嫉妒、敌视、畏惧、痛苦的体验。相反,心理不健康者往往将自己置于集体或周围人之外,与人相处时格格不入。难以产生快乐感、满意感和安全感。
  (4)能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教育事业是一种注入教育者高尚情感的事业。教育者往往以自身的情感和情绪来感染、影响和教育学生,以期达到教育目的。心理健康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情感,稳定的情绪,心胸开阔,心境乐观.轻松,精力充沛,内部心理结构平衡协调,对引发情绪的刺激能做出适度的反应。能适度表达自己的情感,不随意表现忽冷忽热极端化情绪,不因情绪泛化、激化而出现越轨或行为失控。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虽然也在生活、工作中体验悲、忧、愁、怒等情绪.但能运用良好的调适方法使之趋于稳定。能自觉用社会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控制自己,保持理智而平静的心态,做到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不压抑和烦恼自己,学会合理释放不良情绪,使自己的情绪与周围环境保持报考平衡。反之,心理不健康者情绪易波动,失衡或失控,内心苦闷,抑郁,焦虑,孤独等不良情绪体验占优势,影响人的心理适应能力。
  (5)人格完整而独立。心理健康的教师对人生有统一的认知态度,其气质、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均衡发展。能有效地处理内心的能量,使之不产生矛盾的对立。在工作中,有自觉明确的目的性,善于克服和排除各种困难干扰,能及时调整来自自身和学生方面的身心压力。能自觉树立良好师德,言行举止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规范,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6)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7)行为与年龄相符。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生理因素,它给教师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作用。巴甫洛夫研究认为,弱型神经系统的个体比强型神经系统的个体对于不能解决的冲突有更强烈的病态反应。也就是说神经系统属弱型者往往比神经系统属强型者在产生冲突面前更容易产生相应的疾病;同时,遗传所形成的生理解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成为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个子矮小、长相较差,身体过胖或过瘦的教师,往往易产生自卑、封闭、过于敏感和猜疑以及心理防卫过度等不良心理障碍,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2.身体的健康状态。临床发现,多数身体有疾患的人都有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腹痛、呕吐、心动过速、头痛等身体疾病都会引起心理失常、精神萎靡,并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在教师队伍中,体弱多病者比身强力壮者更容易出现心理不健康因素。临床发现,脆弱的身心将会无力应付伴随衰老而纷至沓来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会在生病时缺乏战胜病魔的信心,受挫时缺乏保持乐观的情绪,悲伤时不能及时排解或转移心境,所以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出现“回归症”,影响教师的情绪和健康以及正常的工作与学习。
  3.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中的个体认知、情绪、人格特点等,决定个体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人的健康。
  (1)期望过高。教师一般都具有较强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而且信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注重自己的行为影响,所以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和对学生的期望目标都相对较高。为达目标,常常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给自己和学生增加较高的难度,使自己处于紧张、焦虑、应激状态。一旦实现不了,便产生内心矛盾冲突和挫折心理的不良反应。
  (2)不良的情绪反应。在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师情绪稳定性差,常常易激动、烦躁、焦虑、恐慌,使心理活动和行为失调。在教学中或教育管理工作中,往往控制不住情绪。在与同行和学生相处时,易发生摩擦和口角,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会使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诱发一些躯体疾病。
  (3)不良的个性特征。研究发现,不良个性特征对人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这些不良个性包括:心胸狭窄、意志薄弱、过于争强好胜、个人中心以及性格内闭、过于敏感等。人的不良性格特征也是导致身心疾病,影响人的健康的重要心理因素,是诱发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病基础。李伟(2001)的调查表明,少数教师在一些个性因素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其中情绪激动、急躁不安者占23.5%,孤独、冷漠者占l7.4%,敷衍、缺乏责任感者占l4.8%,思维迟钝、理解能力弱者占l0.4%。
  4.社会因素。人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一定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1)物质环境的因素。教师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课外活动中度过的,高度集中的紧张状态,高强度的噪音刺激,持久的物理和化学刺激反应,使教师的神经系统的平衡性受到影响,兴奋性过强,抑制性较弱。超工作量的疲劳状态使之视觉、听觉和动觉的感受性降低,加上身体锻炼时间过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大脑必备的营养供应不足,精神消耗过大,使教师的体力恢复较差,脑力劳动过度,从而导致多种身心疾病的发生。
  (2)社会的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包括教师所处的人际环境和生活变化的情况。其中教师的不良人际关系,对教师心理卫生有直接影响作用。实践表明,某些教师的不良情绪与行为反应,如过度的紧张、焦虑,过于敏感和过于自我保护以及抑郁、自闭等心理与行为问题许多是由于与同行、领导、学生的不良关系所造成。另外教师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重要事件如社会急剧的变革、自己经常的调动和工作易位、家庭中配偶离异或丧偶、失去亲人等对教师心理卫生问题的产生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并且为已有的研究所证实。因此,社会环境因素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
  (3)社区环境和学校环境。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同的社区文化和社区环境会影响教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现在的小学领导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对教师的具体生活困难不够重视,教师有困难只好自己默默承受。有的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处理有失公平,在与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中。个别领导不是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去评价和处理,而是看关系、分远近。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受到重视。主要表现为:第一,有些学校领导缺乏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与作用的认识。第二,学校缺乏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措施。第三,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经常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来抓。学生家长把对学校的压力转嫁给教师。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又缺乏教育子女的知识和能力,于是家长把孩子发展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学校,学校自然将压力转嫁到教师身上,造成家长压学校、学校领导压教师、教师压学生的局面。由此,教师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以上各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往往是综合发生作用的。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