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复习资料:3.4品德的形成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13日

第四节 品德的形成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是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就要了解品德的本质及结构特征,把握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掌握矫正不良品德的方法。
  一、概述
  (一)什么是品德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与品德密切相关的是道德,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人们按照社会规范、准则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并以此来要求和评价他人的举止。道德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的道德风尚;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个人的品德,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1)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辨别是非善恶、指导或调节行为的尺度。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个体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个体头脑中的主观映象,其形成、发展和变化既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又受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
  (2)品德和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道德所反映的内容比品德广阔得多,概括得多。道德包含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而品德包含的只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局部。
  (3)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给予道德以力量。而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则是个体的需要。个体为归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社会所接纳,就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协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正是这种社会性需要促使人们自觉地按照道德要求发展与完善自我品德。
  2.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品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和在个体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2)道德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道德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社会道德风气的发展变化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品德面貌的发展。品德的形成、发展以一定的社会道德为前提,可以说,离开了社会道德,品德就无从谈起。
  (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即众多的个人品德能够影响社会道德面貌和风气。如果离开了社会中具体的人的道德品质表现,道德就只能成为无实际意义的行为规范了,也就失去了其作用,更谈不上发展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品德是道德的基础。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