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复习资料:8.2动机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15日
  三、动机理论
  (一)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二)内驱力理论
  赫尔是内驱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他认为,机体需要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激发有机体的行为。内驱力是一种中间变量,其力量大小可以根据剥夺时间的长短或引起行为的强度或能量消耗,从经验上加以确定。但他认为,剥夺的持续时间是一个相当不完善的指标,因而强调用行为的力量来衡量。
  赫尔认为,要形成学习行为,必须降低需要或由需要而产生的内驱力;为了使被强化的习惯产生行动,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诱因,而且必须引起内驱力。因此,产生某种行为的反应潜能(sER)等于内驱力(D)、诱因(K)和习惯强度(sHR)的乘积。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sER=D×K×sHR
  这个公式表明,反应潜能是由内驱力、诱因、习惯强度的多元的乘积决定的。如果D=0或K=0,则sER也等于零而不发生反应。同时,如果驱力水平低,则反应潜能也低。由此可以看出,赫尔的动机理论主要有两点:①有机体的活动在于降低或消除内驱力。②内驱力降低的同时,活动受到强化,因而是促使提高学习概率的基本条件。赫尔的动机理论也称为内驱力降低理论。
  (三)期望理论
  现代动机理论学家采用认知观点来说明激发人类行为的动机。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例如,奖赏本来是用来奖励一些我们要鼓励的行为的,但它是否能发挥出正强化的作用,要看获奖人对它的解释。我们如果不相信奖赏是由于自身努力获得的,那么这个奖赏也就失去了进一步激励其自身努力的强化作用。认知理论着重强调人的较高级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即强调人的思维对行为的调控作用。
  在社会学习理论中,研究者非常强调期待在引发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动机的强度和目标的价值与期待有关。目标对个体的意义越大,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估计或期待越大,动机力量就越强。
  M=V×E
  其中,M表示动机力量,是指目标激发人的内部力量的强度;V表示效价,是指目标对个人的价值;E代表期待,是指个人依据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从中可以看出,动机强度与期待的高低成正比。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