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0.2人际认知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15日
  二、人际认知的主要内容
  人际认知包括自我的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
  (一)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认知(如健康、胖瘦等)、对自己心理状况的认知(如性格、爱好、情感、意向等)、对自己社会关系的认知(如阶层、是否被人接受等)。正确的自我认知对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失信心,没有朝气,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就羞于与他人相处,缺乏人际交往的勇气;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比别人好,别人都比不上自己,就会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我欣赏,自以为是,自我中心,导致交往中自高自大、盛气凌人,或不屑与人交往;对自己的评价与别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差距过于悬殊,就会使自己与周围朋友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不利于与他人的正常交往。
  (二)对他人的认知
  人际交往中除了自我认知,对他人的认知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他人人际认知的主要对象包括对他人仪表的认知、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人格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对社会角色的认知等。
  1.仪表的认知。仪表是由人的多种外部特征构成的,是人的具体形象。在人际认知中,高矮、胖瘦、相貌、风度、做派、服饰等这些特征绝不仅是简单的物理现象。一方面,认知者会根据自己的有关知识经验赋予仪表一定的社会意义,把它们看作是认识他人的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被认知者也有意识地借助仪表向他人传达信息。此外,人们也会根据其穿着来推测个人的人格特点。可见,仪表传递着许多社会性信息。尽管这些信息并不总是准确的,但它的确对人际认知产生着影响。例如,对于很多参加面试的应聘者来说,整洁、得体的装扮是很重要的。
  2.情绪情感的认知。他人的情绪、心理状态如何,这些都有赖于根据对方的各种表现加以判断。这些表现包括表情、目光接触、姿势等方面,它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
  3.人格的认识。对他人人格的准确认知建立在对他人比较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在非测验的情境中,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准确地了解一个人的人格。但在交往中,人们又总是期待更多、更快地了解他人的特点,人可以从某件小事上推断他人的品质。另外,了解一个人的过去成长经验也有助于对其人格的认识。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外貌与其本身的内在人格并无必然的联系,但是人们倾向于根据外貌来判断他人,从而造成了一定的认知偏差。
  4.人际关系的认知。
  (1)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生活中,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人交往不完全是取决于个人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彼此的沟通和理解。
  自己与他人不同的关系可能产生三种情况:一是把他人看作是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两类人;二是把他人看成是与自己相似、十分合意的同类者,表现出一种视他如己的类似性倾向。研究发现,朋友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类似性倾向和理想化倾向。原因在于,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有共同点、类似性、吸引力才容易相互沟通与理解。所以,人们总是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做自己的朋友,这是与人格的自我肯定联系在一起的。
  (2)对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每个人都处在一个特定的人际关系网络中,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常和他人与他人的关系交织在一起,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他人与他人的关系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假设甲、乙、丙3个人是一个科室的同事,甲和乙比较亲近,但与丙有矛盾,而丙和乙是校友,乙作为学弟比较尊重丙,那么甲考虑到自己和乙的关系,尽管心里并不愿意,但在对待丙的态度上就不得不克制自己。显然,甲与乙的关系同时受到甲与丙、乙与丙关系的影响。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投鼠忌器”,就反映了人们在理解互相牵制的人际关系时的矛盾心态。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