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和特征是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根据教材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种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既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
首先,关于资源配置方式。一般认为,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市场调节方式和政府调节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引导资源向效率更高的领域流动。然而,市场调节并非万能,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这就需要政府进行适当干预。
其次,关于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承担着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例如,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引导经济健康发展;通过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弥补市场不足。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密不可分。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了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同时也决定了资源配置方式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后,关于实际应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既没有纯粹的市场调节,也没有纯粹的政府调节,而是二者不同程度的结合。例如,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既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市场调节),又通过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调节)来促进农业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和特征主要体现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紧密结合;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实现市场与政府作用的有机统一。这一体制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科目: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