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中级经济师 /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

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

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中级经济师
授课老师:陈肖
所属科目:中级人力资源管理
考点标签: 运用
所属章节:第三章 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第一节 组织设计/组织设计的类型
所属版本:2025

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介绍

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

行政层级式

马克斯·韦伯:理想的组织形式就是科层(官僚)制,强调权威与等级,规章与规范。

决定因素

(1)权力等级。(2)分工。(3)规章。(4)程序规范。(5)非个人因素。(6)技术能力。

适用范围

复杂/静态环境

 

专题更新时间:2025/09/22 17:12:44

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考点试题

单选题 1.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在(  )环境中最为有效。
A . 简单/静态
B . 复杂/静态
C . 简单/动态
D . 复杂/动态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在复杂/静态环境中最为有效。故本题选B。
(↓点击可视大图)

单选题 2.下列关于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的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行政层级式强调权威与等级、规章与规范
B . 行政层级式在复杂/动态环境中最为有效
C . 行政层级式的组织可以保证高度集权、强调等级的管理能够顺利执行,所制定的规章和程序也不需要频繁改动
D . 决定工作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能力和绩效,而不是其他非个人因素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B错误:行政层级式复杂/静态环境中最为有效。

单选题 3.首先使用"行政层级式"一词作为一个科学工具和参照框架的是( )。
A . 泰罗
B . 法约尔
C . 韦伯
D . 梅奥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C选项:20世纪初,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首先使用"行政层级式"一词作为一个科学工具和参照框架,用来评价、描述和比较各种组织形式 。
B选项: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起源于20世纪初,由组织理论专家法约尔在担任煤矿公司总经理时建立,所以,这种组织形式又被称为“法约尔模型”。

AD为干扰项。

单选题 4.下列关于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的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行政层级式强调权威与等级、规章与规范
B . 行政层级式在复杂/动态环境中最为有效
C . 行政层级式的组织可以保证高度集权、强调等级的管理能够顺利执行,所制定的规章和程序也不需要频繁改动
D . 决定工作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能力和绩效,而不是其他非个人因素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B错误:行政层级式复杂/静态环境中最为有效。

多选题 5.下列关于行政层级式的论述,正确的有( )。
A . 在行政层级模式的组织中,权力集中程度较高,对权力等级较为侧重
B . 在行政层级模式的组织中,工作的分工比较精细
C . 规章的增加可促使组织更为规范化,但过度后又会限制个体的自主判断权
D . 行政层级形式的组织比较强调规章和程序规范
E . 决定工作地位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因素,而不是技术能力和绩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E错误: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中,决定工作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能力和绩效。

大咖讲解: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

王鑫鑫
中级经济师
山东大学MBA,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培训,丰富专业实践教学经验。
查看老师课程
陈肖
中级经济师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中级经济师、曾就职于500强企业从事管理相关工作。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组织设计概述

(一)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组织设计

内容

基本内容

1、组织结构设计

  1. 新建企业:依据企业的战略和目标,对组织结构进行的全新设计;
  2. 现有企业:根据企业的变化和发展目标,对企业原有组织结构进行的再设计,即组织结构的变革。

2、保障组织正常运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设计

对组织结构运行过程中的横向协调、管理规范、绩效评估制度、激励体系、人员配备、培训与开发体系等方面的设计。

类型

静态设计

只对组织结构进行的设计。(古典的组织设计理论)

动态设计

对组织结构和运行制度进行的设计。(现代的组织设计理论)

(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定义及参数

组织结构

内容

定义

指为实现企业目标,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本质

企业员工的分工协作关系。

设计目的

实现组织的目标。

内涵

企业员工在职、权、责三方面的结构体系。

主要内容

(1)职能结构:达到企业目标所需完成的各项业务工作及其比例和关系。

(2)层次结构:各管理层次的构成,又称组织的纵向结构。

(3)部门结构:各管理部门的构成、又称组织的横向结构。

(4)职权结构:各管理层次、部门在权力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和相互关系。

要素

  1. 复杂性:指任务分工的层次、细致程度。
  2. 规范性:指使用规则和标准处理方式规范工作行为的程度。
  3. 集权度:指决策权的集中程度。

设计参数

(1)特征因素

①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两者成反比,管理幅度起主导作用。

②专业化程度:职能部门分工的精细化程度。

③地区分布。

④分工形式:职能制、产品制、地区制、混合制。

⑤关键职能。

⑥集权程度 。

⑦规范化 。

⑧制度化程度 。

⑨职业化的程度 。

⑩人员结构。

(2)权变因素:组织环境、组织战略、组织技术、人员素质、组织规模、组织生命周期等。

(三)组织设计的程序

(1)确定组织设计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2)进行职能分析和职能设计:基本职能设计,关键职能设计,职能分解。

(3)设计组织结构的框架。(主体工作)

(4)联系方式的设计:联系方式是指企业中纵向管理层次之间、横向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方式和控制手段。

(5)管理规范的设计。

(6)人员配备和培训体系的设计 。

(7)各类运行制度的设计。绩效评估和考核制度、激励制度、人员招聘制度、培训与开发制度等,其目的是确保组织结构的正常运行。

(8)反馈和修正。

高频

组织设计的类型

(一)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

行政层级式

马克斯·韦伯:理想的组织形式就是科层(官僚)制,强调权威与等级,规章与规范。

决定因素

(1)权力等级。(2)分工。(3)规章。(4)程序规范。(5)非个人因素。(6)技术能力。

适用范围

复杂/静态环境

(二)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

职能制结构

一种按职能划分、组织各个部门的组织形式,又被称为”法约尔模型”。

主要特点

(1)职能分工。(2)直线—参谋制。(3)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优点

(1)有明确的任务和确定的职责,并且由于从事类似工作、面临类似问题的人们在一起工作,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持的机会较多。

(2)可以消除设备及劳动力的重复,最充分地利用资源,这种形式也有利于专门设备的开发和对专家的培养。

(3)各部门和各类人员实行专业分工,有利于管理者注重并能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技能,有利于强化专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每一个管理者都固定地归属于一个职能机构,专门从事某一项职能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部门间的联系能够长期不变,这就使整个组织有较高的稳定性。

缺点

(1)狭隘的职能观念。(2)横向协调性差。(3)适应性差。(4)企业领导负担重。

(5)不利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能够经营整个企业的管理人才。

适用范围

简单/静态环境

(三)矩阵组织形式

定义

在同一组织内部,既设置具有纵向报告关系的若干职能部门,又建立具有横向报告关系的若干产品部门(或项目小组),从而形成纵向与横向管理系统相结合,形如矩阵的组织结构形式,简称为”矩阵结构”。

主要特点

(1)一名员工有两位领导。

(2)组织内部有两个层次的协调。

(3)产品部门(或项目小组)所形成的横向联系灵活多样。

优点

(1)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2)有利于顺利完成规划项目,提高企业的适应性。

(3)有利于减轻高层管理者的负担。

(4)有利于职能部门与产品部门相互制约,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缺点

(1)组织的稳定性较差。

(2)双重领导的存在,容易产生责任不清、多头指挥的混乱现象。

(3)机构相对臃肿,用人较多。

适用范围

复杂/动态环境、适合应用于因技术发展迅速和产品品种较多而具有创新性强、管理复杂的特点。

(四)其他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

内容

事业部制

1、特点: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分别建立经营事业部,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

2、优点

①有利于总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摆脱具体管理事务,集中精力进行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

②增强企业的活力。

③有利于把联合化和专业化结合起来,提高生产效率。

3、缺点

①容易使各事业部只顾自身的利益,削弱整个公司的协调一致性。

②公司和各个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复,会增加运营费用和管理成本。

4、适用范围

产品种类多且产品工艺差别大,或市场分布范围广且市场情况变化快、要求适应性强的大型联合企业或公司。

团队结构

 

  1. 特点:打破部门界限并把决策权下放 到工作团队成员手中。
  2. 优点:提高运行效率、增强灵活性。

3、缺点:团队与团队成员原来所属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团队内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同团队之间的协调与整合等。

虚拟组织

1、虚拟组织是一种规模较小、但可以发挥主要职能的核心组织。

2、特点:决策集中化程度高,但部门化程度低或根本就不存在,即两头(营销、研发和技术设计)大,中间(生产制造)小。

3、优点:灵活性

4、不足: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主要职能活动缺乏有力的监控。

无边界组织

通用电气韦尔奇创造了”无边界组织”。通过组织扁平化减少指挥链,对管理幅度不加设置,减少或取消职能部门,代之以授权的团队。

不意味着组织中原先各种界限的完全消失,而是将组织的各种边界模糊化,实现组织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激励创新的目的。

 

高频

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组织设计

内容

基本内容

1、组织结构设计

  1. 新建企业:依据企业的战略和目标,对组织结构进行的全新设计;
  2. 现有企业:根据企业的变化和发展目标,对企业原有组织结构进行的再设计,即组织结构的变革。

2、保障组织正常运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设计

对组织结构运行过程中的横向协调、管理规范、绩效评估制度、激励体系、人员配备、培训与开发体系等方面的设计。

类型

静态设计

只对组织结构进行的设计。(古典的组织设计理论)

动态设计

对组织结构和运行制度进行的设计。(现代的组织设计理论)

 

高频

组织结构设计的定义及参数

组织结构设计的定义及参数

组织结构

内容

定义

指为实现企业目标,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本质

企业员工的分工协作关系。

设计目的

实现组织的目标。

内涵

企业员工在职、权、责三方面的结构体系。

主要内容

(1)职能结构:达到企业目标所需完成的各项业务工作及其比例和关系。

(2)层次结构:各管理层次的构成,又称组织的纵向结构。

(3)部门结构:各管理部门的构成、又称组织的横向结构。

(4)职权结构:各管理层次、部门在权力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和相互关系。

要素

  1. 复杂性:指任务分工的层次、细致程度。
  2. 规范性:指使用规则和标准处理方式规范工作行为的程度。
  3. 集权度:指决策权的集中程度。

设计参数

(1)特征因素

①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两者成反比,管理幅度起主导作用。

②专业化程度:职能部门分工的精细化程度。

③地区分布。

④分工形式:职能制、产品制、地区制、混合制。

⑤关键职能。

⑥集权程度 。

⑦规范化 。

⑧制度化程度 。

⑨职业化的程度 。

⑩人员结构。

(2)权变因素:组织环境、组织战略、组织技术、人员素质、组织规模、组织生命周期等。

 

高频

组织设计的程序

(1)确定组织设计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2)进行职能分析和职能设计:基本职能设计,关键职能设计,职能分解。

(3)设计组织结构的框架。(主体工作)

(4)联系方式的设计:联系方式是指企业中纵向管理层次之间、横向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方式和控制手段。

(5)管理规范的设计。

(6)人员配备和培训体系的设计 。

(7)各类运行制度的设计。绩效评估和考核制度、激励制度、人员招聘制度、培训与开发制度等,其目的是确保组织结构的正常运行。

(8)反馈和修正。

高频

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

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

职能制结构

一种按职能划分、组织各个部门的组织形式,又被称为”法约尔模型”。

主要特点

(1)职能分工。(2)直线—参谋制。(3)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优点

(1)有明确的任务和确定的职责,并且由于从事类似工作、面临类似问题的人们在一起工作,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持的机会较多。

(2)可以消除设备及劳动力的重复,最充分地利用资源,这种形式也有利于专门设备的开发和对专家的培养。

(3)各部门和各类人员实行专业分工,有利于管理者注重并能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技能,有利于强化专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每一个管理者都固定地归属于一个职能机构,专门从事某一项职能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部门间的联系能够长期不变,这就使整个组织有较高的稳定性。

缺点

(1)狭隘的职能观念。(2)横向协调性差。(3)适应性差。(4)企业领导负担重。

(5)不利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能够经营整个企业的管理人才。

适用范围

简单/静态环境

 

高频

矩阵组织形式

矩阵组织形式

定义

在同一组织内部,既设置具有纵向报告关系的若干职能部门,又建立具有横向报告关系的若干产品部门(或项目小组),从而形成纵向与横向管理系统相结合,形如矩阵的组织结构形式,简称为”矩阵结构”。

主要特点

(1)一名员工有两位领导。

(2)组织内部有两个层次的协调。

(3)产品部门(或项目小组)所形成的横向联系灵活多样。

优点

(1)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2)有利于顺利完成规划项目,提高企业的适应性。

(3)有利于减轻高层管理者的负担。

(4)有利于职能部门与产品部门相互制约,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缺点

(1)组织的稳定性较差。

(2)双重领导的存在,容易产生责任不清、多头指挥的混乱现象。

(3)机构相对臃肿,用人较多。

适用范围

复杂/动态环境、适合应用于因技术发展迅速和产品品种较多而具有创新性强、管理复杂的特点。

 

高频

其他组织形式

其他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

内容

事业部制

1、特点: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分别建立经营事业部,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

2、优点

①有利于总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摆脱具体管理事务,集中精力进行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

②增强企业的活力。

③有利于把联合化和专业化结合起来,提高生产效率。

3、缺点

①容易使各事业部只顾自身的利益,削弱整个公司的协调一致性。

②公司和各个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复,会增加运营费用和管理成本。

4、适用范围

产品种类多且产品工艺差别大,或市场分布范围广且市场情况变化快、要求适应性强的大型联合企业或公司。

团队结构

 

  1. 特点:打破部门界限并把决策权下放 到工作团队成员手中。
  2. 优点:提高运行效率、增强灵活性。

3、缺点:团队与团队成员原来所属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团队内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同团队之间的协调与整合等。

虚拟组织

1、虚拟组织是一种规模较小、但可以发挥主要职能的核心组织。

2、特点:决策集中化程度高,但部门化程度低或根本就不存在,即两头(营销、研发和技术设计)大,中间(生产制造)小。

3、优点:灵活性

4、不足: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主要职能活动缺乏有力的监控。

无边界组织

通用电气韦尔奇创造了”无边界组织”。通过组织扁平化减少指挥链,对管理幅度不加设置,减少或取消职能部门,代之以授权的团队。

不意味着组织中原先各种界限的完全消失,而是将组织的各种边界模糊化,实现组织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激励创新的目的。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