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心理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7.2教学环境及影响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10日
  二、教学环境的创设
  (一)教学的物理环境
  物理环境是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主要有教室内部的各种物理因素、教学设施,时间和空间特性组成。
  1.班级规模的影响。班级规模主要是指班级内学生的人数,它与教学空间的密度密切相关。环境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空间过分拥挤的情况下,人们经常表现得烦躁不安、好斗、富有攻击性,心理上产生无助感和压抑感,生理上由于机体过分紧张而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2.教室座位编排的影响。
  (1)座位编排。座位编排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人际交往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座位编排要满足师生有效开展各种活动的需要,要结合不同的教学要求来安排不同数量和形式的座位。常见编排方式有横排型(秧田型)、马蹄型、小组型、对列型等,如图7—2所示。
  
  我国普遍使用的是“横成行、竖成列”的桌椅排列传统模式。此时,相对于后排和四角,教室的前面和中间是教师给予较多关注和学生相应做出较多反应的“活跃区”。活跃区的学生易被教师关注而会表现出较多的积极的课堂行为;非活跃区的学生常常会觉得被教师忽视,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约束,表现出某些消极行为,有时为了引起教师注意还会故意出现过分的不当行为。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位置,适当地使活跃区、非活跃区有所变化,如教学过程中在教室的一定范围内走动,或讲解时有意识面对两边的同学,或多请后排和四角的同学参与课堂活动,或座位定期轮换等,总之要尽可能使每位同学有均等机会处于课堂教学的活跃区。
  同时,教师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的座位排列,使用其他的编排方式。如,对列式排列法,将课桌椅面对面排成两列或多列,学生分坐两边进行课堂活动,这特别适合课堂讨论,可以大大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再如,小组型排列法,将课桌椅分成若干组,每组4~6张课桌,这种形式特别适用于小组讨论、作业课,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和相互影响。
  (2)课桌椅。课桌椅应适合学生的身高,使人坐得舒适,使学习活动更为持久和有效。椅子应有靠背,座位应有衬垫,其轮廓应与人体接触面吻合。课桌要有良好的稳定性,易于学生进出。三维操作的活动必须使用水平桌面。一般书写、阅读,课桌水平面可以有15°倾斜,这会较好地改善书写和阅读的正确姿势。如果视觉信号在教室前面同时又有笔记任务,桌面倾斜30°~45°会使学习者感觉舒适、工作更有效。有证据表明,不合适的课桌椅是造成11~16岁少年儿童骨骼发展异常,脊柱弯曲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长期使用水平桌面进行书写和阅读,会给骨骼和视觉系统带来不良影响,应力求设法避免。
  3.自然条件的影响。学校的地理位置、校园环境等无疑是良好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了“学校应该建立在…个安静的地点,要远离尘嚣和使人分心的事物”的主张。对于教学而言,教室则是最重要的自然条件,它包括照明、颜色、声音、通风、温度等要素。
  (1)照明。教室的采光、照明是与学生视力关系最密切的环境条件。光线过强或过弱,都会给学生带来视觉疲劳和厌烦心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一般来说,教学活动的照明需要300 ~500勒克斯(Ix),光线达到课桌面、黑板时要有足够照度,光线分布均匀且避免直射和眩光。眩光既会造成视觉系统紧张和不适,又会降低视觉敏锐性。为避免眩光,可以使用窗帘或遮光帘避免光线直接射入教室,对黑板面、课桌面进行哑光处理,不用色泽过于光亮的油漆涂刷室内设施。
  (2)颜色。颜色对学生的认知和情绪会有明显影响。研究表明,教室墙壁和桌椅的色彩过于强烈和鲜明,容易使学生兴奋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当然,教室色彩要以具体教学活动为依据。比如,以运动技能活动为主的体操房、舞蹈室等场所可以设计成红、黄、橙之类的暖色调,以智力技能活动为主的教室、图书馆等场所可以设计成淡蓝、浅绿之类的冷色调。这样,有助于学生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效率。
  (3)声音。噪音是令人不舒服的、不当的听觉刺激。教学环境应尽可能避免噪音,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一般来讲,教室内的背景声音只要不超过一定程度,如45~50分贝,就不一定对教学活动产生消极影响,有人还喜欢有这样的背景声音。但是,在高分贝的噪音下学习、工作,使人容易疲倦、肌肉紧张、注意力分散,容易出现攻击性、多疑、发怒等不良症状。对于需要一定紧张度或精神高度集中的教学活动,环境中突然出现的一般声音也会于扰活动进行。而且,这种声音越熟悉亲切,就越能使人引发联想、造成分心和干扰,就越影响正常活动。这种声音不具有噪音的物理特性,但从心理意义J匕分析它仍然属于噪音。在教学环境中,应该尽量把噪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4)通风、温度和湿度。教室内的空气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体健康。通风不良会使室内氧气成分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这样会遏制环境中个体的感知和思维等认知活动的有效进行。另外,通风不良也会导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增加,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头痛等不良生理反应。所以,教学环境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教学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会影响人们的舒适水平、心理警觉水平,也影响着完成任务的效率。据研究,温度过高,如超过35℃,人脑的消耗会明显增加,容易造成大脑疲劳;温度过低,大脑的工作效率也不理想。一般而言,最适宜学生智力活动的教室温度是20℃~25℃.相对湿度以30%~60%之间为宜。从对人的舒适环境来看,要结合季节把握温度,冬季可以稍低、夏季可以稍高。另外,温度与湿度可结合考虑,温度稍低时湿度可以高一点,温度偏高时要尽可能降低湿度。
  (二)教学的心理环境
  1.校风、班风。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社会风气,即校风。它是集体行为的方式和风尚,是学生集体在学校环境中与他人、与教师以及与别的组织或集体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是经过一定时期的积淀、整合而成的比较稳定的观念系统、信仰系统、目标系统等等。①校风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教学活动。如果一所学校集体的气氛是温暖而相互支持的,这个校风就是积极的,催人向上的,能激励师生员工增强自己行为的自觉性,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促进教学工作取得好成绩。集体气氛如果不是相互支持的,其成员在集体中就会发展不顺利,在处理社会的和情绪的问题时就会消耗大量的情绪能量,成员之间相互抵触,情绪低落,难以形成工作与学习上的合力。
  班风是指班级内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班风一经形成,就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和行为上的约束力,班级的共同目标会成为每个成员行动的目标,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合作与交往的环境中发展共同的价值观念,促进他们学习活动的开展。
  2.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级集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和情绪波动以及课堂秩序等。它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气氛有两种类型:支持型和防御型。前者表现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教学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它能极大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后者表现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起着绝对的权威作用,形成“家长制式”的教学气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处受教师制约,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甚至对立,学生处于不满、焦虑等消极的情感状态,它极大地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正常的教学活动难以进行,教学质量低下。
  3.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学校中存在着各种人际关系,如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等等,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教学的人际环境,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中,教师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们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最直接、最具体。
  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力量,教师之问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建立一个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教师集体,有利于教师之间开展业务交流和相互学习,齐心协力,共同合作以促进教
  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在师生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相互认识、相互间信息交流而形成的。它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很大,尤其对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小学生来说,它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率,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学习方法。
  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也是较为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班风有赖于学生间形成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能使学生在良好的交往中形成与他人相处和合作的能力.它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习动机与效果乃至学生的人格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