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电作为化工生产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点火源,其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占化工企业事故总量的15%以上。根据GB50089《民用爆炸物品工程设计安全规范》和SH3009-2013《石油化工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控制静电危害需采取多维度措施:
关键防控技术标准:
所有金属设备、管道必须设置防静电接地,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Ω,法兰间跨接电阻不超过0.03Ω;
甲类液体管道流速需控制在4.5m/s以下,乙类液体不超过7m/s,管道直径超过150mm时应增设静电消除器;
粉体输送系统需保持相对湿度45%以上,或采用惰性气体保护,堆积厚度超过50mm时应使用导静电材料。
典型案例分析:某石化企业苯储罐在卸车过程中发生闪爆事故,调查发现槽车未接地(实测静电电压达12kV)、使用非导静电橡胶软管(电阻值1×10^14Ω)是主因。事后企业改造为:
加装自动接地报警装置(未接地时联锁切断阀门)
更换为导静电软管(电阻值1×10^6Ω)
增设管道静电在线监测系统
新技术应用:T/CCSAS 004-2019《设备完整性管理导则》推荐采用:
放射性静电消除器(适用于易爆区域)
智能接地管理系统(实时监测300个接地点状态)
纳米级防静电涂料(表面电阻率1×10^8-10^9Ω)
企业应每半年使用静电测试仪检测关键部位,包括:
储罐浮盘二次密封装置(<10^8Ω)
过滤器下游管道(静电衰减<0.5s)
操作人员防静电鞋(<1×10^8Ω)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控制点火源的措施
1、明火,是指敞开的火焰、火花、火星等。如吸烟用火、加热用火、检修用火、高架火炬及烟囱、机械排放火星等。这些明火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常见原因,必须严加防范。下列关于化工企业明火防护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明火地点与甲类厂房防火间距不少于 30m
B.明火地点与液化烃储罐防火间距最小为 40m
C.高架火炬与厂区内装置、储罐、设施保持不小于 120m 的防火间距
D.加热炉的钢支架应覆盖耐火极限不小于 2h 的耐火层
2、下列关于过滤过程安全措施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若加压过滤时散发易燃、易爆、有害气体,应采用密闭过滤机
B.在存在火灾、爆炸危险的工艺中,宜采用离心过滤机
C.取滤渣时,应先释放压力
D.离心过滤机应注意选材和焊接质量
3、防火和防爆的最基本措施是( )。
A.消除着火源
B.及时控制火情
C.阻止火焰的蔓延
D.严格控制火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