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工艺本质安全设计是消除点火源风险的最根本措施。根据T/CCSAS 044-2023《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评估指南》和AQ/T 3033-2022《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实现本质安全的关键技术路径包括:
1. 工艺路线优化措施
采用低闪点溶剂替代方案(如用水性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
开发温和反应条件工艺(某企业将硝化反应温度从80℃降至45℃,使体系远离自燃点)
实施连续流工艺替代间歇操作(减少物料暴露时间)
2. 设备本质安全设计
采用双重机械密封泵(泄漏率<10ppm)
高温设备表面加装隔热层(表面温度降至燃点以下30%)
旋转设备设置振动联锁(振幅超标时自动停机)
3. 典型工程案例某农药厂通过以下改造实现本质安全: ① 将常压蒸馏改为真空蒸馏(操作温度从120℃降至70℃) ② 反应釜增设紧急冷却系统(10秒内温度可降50℃) ③ 安装在线氧含量分析仪(联锁浓度>5%自动惰化)
4. 新技术应用方向
微通道反应器(比表面积达10000m²/m³,传热效率提升百倍)
超临界流体技术(某项目用CO₂替代正己烷,消除溶剂爆炸风险)
催化膜反应器(实现反应-分离一体化)
**重要提示:**GB/T 50779《石油化工建筑物抗爆设计标准》要求,对于无法完全消除点火源的工艺装置,必须设置泄爆面积(不小于墙面积15%)和抗爆控制室(能承受0.3MPa爆炸冲击)。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控制点火源的措施
1、明火,是指敞开的火焰、火花、火星等。如吸烟用火、加热用火、检修用火、高架火炬及烟囱、机械排放火星等。这些明火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常见原因,必须严加防范。下列关于化工企业明火防护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明火地点与甲类厂房防火间距不少于 30m
B.明火地点与液化烃储罐防火间距最小为 40m
C.高架火炬与厂区内装置、储罐、设施保持不小于 120m 的防火间距
D.加热炉的钢支架应覆盖耐火极限不小于 2h 的耐火层
2、下列关于过滤过程安全措施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若加压过滤时散发易燃、易爆、有害气体,应采用密闭过滤机
B.在存在火灾、爆炸危险的工艺中,宜采用离心过滤机
C.取滤渣时,应先释放压力
D.离心过滤机应注意选材和焊接质量
3、在多数场合,可燃物和助燃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消除或控制点火源就成为防火防爆的关键。其中控制点火源的措施不包括
A.通风置换
B.防止撞击火花和控制摩擦
C.防止和控制高温物体作用
D.消除和控制明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