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化工企业特殊作业环境中,临时用电漏电保护装置的合理选型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触电风险和电气火灾防控效果。根据《GB/T 6829-2017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和《GB 30871-2022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要求,临时用电漏电保护需重点关注以下技术要点:
1. 保护类型选择化工场所应优先选用A型剩余电流保护器,其可检测正弦交流剩余电流和脉动直流剩余电流。对于含有变频设备的作业场所,必须选用能够识别6mA平滑直流剩余电流的B型保护器。
2. 动作参数设定普通环境下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应≤30mA,动作时间≤0.1s;潮湿或受限空间等特殊场所需配置额定动作电流≤15mA的高灵敏度保护器。三级配电系统必须实现分级保护,末级保护动作时间不得超过上级的0.2s。
3. 防爆性能要求在爆炸性环境(1区/2区)作业时,漏电保护器应满足相应区域防爆等级要求:
1区须采用隔爆型(Ex d)或正压型(Ex p)
2区可选用增安型(Ex e)或无火花型(Ex n)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GB 3836系列标准规定。
4. 环境适应性测试保护器投入使用前需通过以下测试验证:
高温试验:55℃环境下持续工作4小时
振动试验:频率10-55Hz,振幅0.75mm,三个轴向各扫频20次
防水试验:IP54防护等级验证(户外使用要求)
5. 日常维护要求保护器必须每月测试动作特性,使用专用测试仪测量实际动作电流和时间。测试记录应包括:测试日期、测试人员、测试结果(动作电流值/动作时间)、测试仪器编号等信息,保存期限不少于1年。
2024年某石化企业检维修事故案例分析显示,因违规使用普通民用漏电保护器(无法识别直流成分),导致电焊机绝缘故障时保护失效,造成1名作业人员触电身亡。该案例警示我们:化工临时用电必须严格按标准选用专业级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功能测试。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临时用电作业安全技术
1、临时用电不慎引发的触电事故、闪爆事故导致作业面成为化工作业区的事故多发区,施工作业面的三级漏电保护网络是临时用电重要的防触电安全措施。罐内防腐蚀作业中使用的手持式砂轮机的防触电措施中,满足要求的是()。
A.严禁使用Ⅰ类防触电保护形式
B.使用Ⅱ类防触电保护形式应设立保护接地、保护接零
C.总配电柜设置中灵敏度、报警式漏电保护装置
D.开关柜设置动作电流不大于10mA的快速型漏电保护装置
2、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临时用电电缆埋地深度不小于( )。
A.0.7m
B.0.8m
C.0.9m
D.1.0m
3、在正式运行的供电系统上加接或拆除如电缆线路、变压器、配电箱等设备,以及使用电动机、电焊机、潜水泵、通风机、电动工具、照明器具等一切临时性用电负荷,均为临时用电。下列关于临时用电作业前安全危险性分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接临时电源,应按照规定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
B.施工人员定期进行临时用电的操作与维护
C.进入现场的施工机具,应经使用单位检验合格加贴合格证
D.施工现场用电网络防护应采用三级漏电保护网络,总配电箱、分配电箱、线路末端用电设备的开关箱中应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