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关键设备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化工装置的运行安全。《AQ/T 3034-2022》明确将关键设备按计划检查率作为核心过程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按时完成的安全关键设备检查次数÷计划的总检查次数×100%。
设备检查制度执行不力往往导致灾难性后果。某精细化工企业因未按期检查高压反应釜的密封系统,导致有毒物质泄漏造成3人死亡。事故调查显示,该企业关键设备检查率仅为62%,远低于行业85%的安全基准线。
<图片:化工关键设备分级管理示意图>
建立高效检查体系的三个关键环节:
科学分级管理:
A类设备(如反应釜、压缩机):每日检查+月度专业检测
B类设备(输送管道、储罐):每周巡检+季度全面检测
C类设备(辅助系统):每月常规检查
数字化检查工具:采用智能终端记录检查数据,自动生成设备健康报告
闭环整改机制:对发现的隐患实行"发现-评估-整改-验证"全过程跟踪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GB/T 45420-2025》附录K要求对高危动设备建立特殊的监控参数体系,包括:
振动频谱分析
润滑油状态监测
温度梯度变化趋势
某大型石化企业通过实施设备完整性管理(EIM)系统后,关键设备检查率提升至93.5%,设备故障导致的非计划停车次数下降78%。该系统整合了2000多个监测点数据,实现了设备状态的实时预警。
当前行业发展趋势表明,将设备检查与预测性维护相结合是提升安全效能的新方向。通过AI算法分析历史检查数据,可以准确预测设备剩余寿命,实现从"定期检"到"精准修"的转变。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事故风险
1、风险既要考虑后果,又要考虑其发生概率。通常人们用来表达风险的方式包括( )。
A.R=S+P
B.R=S-P
C.R=S×P
D.R=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