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存在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等高风险的作业场所中,科学合理地配置应急救援用具,是控制事故扩大、及时施救、保护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依据相关安全管理要求和行业规范,以下六类应急救援用具必须在作业现场进行配备:
-
灭火器、消防沙与灭火毯:针对动火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火灾隐患,这些设备是最基础也是最快速响应的灭火手段。特别是灭火毯适用于小面积油火或初期火源的扑灭;而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可应对不同类型的电气火灾与液体火灾。
-
隔离式防护用具(如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时,极易发生有毒气体积聚或氧气含量不足的情况,此时佩戴专业级别的隔离式呼吸保护装置,能有效防止作业人员吸入有毒有害气体,保障生命安全。
-
生命体征探测器:该设备用于快速定位受困人员位置,特别是在塌方、火灾、爆炸后无法目视观察的情况下,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
有毒/可燃气体探测仪:此类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环境中危险气体浓度,预警可能存在的泄漏、聚集现象,尤其适用于化工车间、管道维护区、储罐区等场所。
-
液压钳等破拆工具:一旦发生事故造成通道受阻或被困情况,这类高效破拆装备可以帮助救援人员迅速打开通道,实现快速施救。属于必备的现场紧急处置工具。
-
医药箱、通信设备及应急照明设备:医药箱用于处理轻伤及临时止血包扎;应急照明设备保证黑暗环境下正常操作和逃生条件;通信联络设备则是确保指挥调度信息畅通的关键设施。
此外,在日常管理中也需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例如在高风险区域严禁使用明火照明或电加热取暖器具,避免因人为因素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同时要定期组织演练、培训相关人员掌握各类应急设备的操作方法,做到有备无患。
总之,科学完备的应急资源配置不仅体现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更是对每一位一线作业人员生命的负责。企业在开展高危作业前,务必落实应急救援用具的准备与管理,切实提升整体安全防控能力。
科目:安全生产技术基础
考点: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