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及可燃气体、液体或其他易燃物质的生产及储存场所,任何不当的操作都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为了确保人员和设施的安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防火防爆规定,从个人行为规范到设备材料选用都要做到科学合理。
首先,在着装方面,《安全规程》中明确规定: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穿钉鞋。这是由于钉鞋底部金属部件在地面摩擦时极易产生火花,从而成为点燃源。不仅如此,这类环境还应避免使用铁器制品,如铁质锤子、扳手等,因为这些工具在撞击过程中同样会溅出火星,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其次,在搬运可燃和易燃液体的金属容器时,必须采用专用运输工具进行转移。严禁在地面上滚动、拖拉或抛掷这些容器。这种不规范的操作方式不仅容易造成容器破损,更可能导致物料泄漏并迅速形成易燃气氛,从而酿成严重事故。
在存在爆炸危险的生产工艺中,设备选材至关重要。例如,机件运转部分宜选用两种不同的材料制造,其中一种应为不易发生火花的有色金属,比如铜或铝。这类材料在碰撞中不易生成热能和火花,有助于降低点火风险。
此外,机械结构中像轴承这样频繁运动的部位需要保持良好润滑状态,并应定期清理附着在其表面的可燃性污垢。若润滑不良,摩擦产生的高温将极大增加燃烧的可能性;而积累的污染物则会在特定条件下成为可燃源。
对于需要使用的敲打类工具,建议选择镀铜合金或者外包钢层铜制材质的产品,它们相较于传统钢材更加安全可靠。
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同样不容忽视。在输送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时,所有管道必须通过严格的耐压测试和气密性检查,以防止因管体破裂、接口松动而导致物料泄漏的问题出现。
总之,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慎之又慎,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合适材质装备、维护良好工作环境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一道坚实的防线来保护生命财产不受损害。
科目:安全生产技术基础
考点:摩擦和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