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运输和存储环境中,安全防护措施至关重要。首先,工作人员不得穿着带有金属钉子的鞋子进入这类区域。钉鞋与地面摩擦可能产生火花,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因此,在化工厂、加油站、液化气站等高危场所,员工通常需更换为无火花软底鞋。
不仅如此,铁器工具和器械在碰撞或摩擦过程中也极易产生高温和火花,因此不得随意使用。搬运装有可燃液体的金属桶时,严禁在地上滚动、拖拽或抛掷。这样做可能导致液体飞溅、容器破裂,甚至引燃周围环境中的易燃气体或蒸气。应当使用防爆型推车或专用搬运工具进行移动。
此外,在涉及粉尘、气体或挥发性液体的爆炸危险区域,机器运转部分的设计材料也极为关键。为了防止因机械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花,相关零件建议采用不发生火花的有色金属材料,例如铜或铝。这种材质即使与其他物体接触,也不易引起热能反应,从而降低着火风险。
对机械设备而言,定期保养同样不可忽视。轴承等高速转动部位必须确保良好的润滑性能,避免由于干摩擦而发热自燃。与此同时,附着在设备表面的油污和其他可燃物质也应经常清理,以防局部温度过高引发起火。
至于常用的敲击工具(如锤子),应优先选择镀铜合金或外包铜层钢材制作的产品。铜质外壳能有效吸收冲击能量,抑制火花产生。
输送管道的安全同样不容忽视。对于天然气、氢气、汽油等易燃气体或液体的运输管路,必须进行严格的耐压测试和密封性检查,杜绝因管道老化、接头松动造成的泄露风险。一旦物料泄漏,极有可能迅速扩散并遇明火、电火花引发大规模火灾或爆炸。
综上所述,“从个人防护装备到工艺设计”都应以防火防爆为核心原则,严格落实相关操作规程,才能真正保障人员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
科目:安全生产技术基础
考点:摩擦和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