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对应急演练及评估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具体要求如下:
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对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对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
演练效果评估: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演练的整体组织和协调情况。
参与人员的响应速度和操作准确性。
应急设备和物资的准备情况及其有效性。
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撰写评估报告:评估完成后,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演练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演练过程的详细描述。
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对应急预案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改进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案。
及时修订完善:根据评估报告中提出的修订意见,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其符合实际情况和最新的法律法规要求。
通过这些具体要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确保了应急演练的有效性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提高了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保障了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考试科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考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应急演练及评估
考点练习题:
1、关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大危险源中储存有毒物质的场所或者设施,应当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B. 重大危险源监测系统记录的电子数据的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30天
C. 重大危险源的专项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半年演练1次
D. 重大危险源的现场处置方案,应当至少每季度演练1次
B项正确,(一)重大危险源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具备紧急停车功能。记录的电子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CD项错误,第二十一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一)对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二)对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并及时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