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对应急预案演练的频率和质量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演练频率:
对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
对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
演练质量:
组织与协调:演练应由专人负责组织,确保所有参与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演练过程中应有明确的指挥体系,保证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
培训与准备:参与演练的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同时,应准备好所需的应急设备和物资,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
实际操作:演练应尽可能模拟真实的事故情景,让参与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记录与反馈:演练过程中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演练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操作步骤等。演练结束后,应及时收集参与人员的反馈意见,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评估与改进:
每次演练结束后,危险化学品单位应进行评估,总结演练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评估报告应详细记录演练过程和评估结果,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通过这些具体要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确保了应急预案演练的频率和质量,提高了企业的应急响应能力,降低了事故发生时的风险。
考试科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考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应急演练及评估
考点练习题:
1、关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大危险源中储存有毒物质的场所或者设施,应当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B. 重大危险源监测系统记录的电子数据的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30天
C. 重大危险源的专项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半年演练1次
D. 重大危险源的现场处置方案,应当至少每季度演练1次
B项正确,(一)重大危险源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具备紧急停车功能。记录的电子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CD项错误,第二十一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一)对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二)对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并及时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