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发展历程
一、资产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
1、商业性贷款理论: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较强的活期存款,因此银行只应发放与商品周转相联系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的高度流动性相适应,应付客户兑现的需求
2、资产转移理论:银行能否保持其资产的流动性,关键在于资产的变现能力,保持资金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资产
3、预期收入理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而不是贷款期限的长短
二、负债管理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1、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实现
2、负债管理理论变被动的存款观念为主动的借款观念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产生之初的核心内容集中于利率风险管理,目的在于增强银行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
习题演练:
【多选题】西方资产负债管理大致经历了( )发展阶段。
A.资产管理阶段B.净资产管理阶段C.负债管理阶段
D.资产负债全面管理阶段E.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阶段
以上考点及试题来源于2025年银行从业银行管理干货笔记,全部笔记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