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反映了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当 PPI 持续下行时,意味着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不断降低。在成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会直接导致企业利润减少。企业利润减少后,为了维持运营,往往会采取裁员等措施来降低成本。大量员工失业,居民收入随之减少。收入减少使得居民的消费能力下降,市场上对各类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也会相应降低。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消费需求下降会导致市场上商品和服务供过于求,商家不得不进一步降低价格来促进销售,这就使得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消费环节价格水平)下降。如此循环往复,形成螺旋通缩的局面,就像日本在 20 世纪 90 年代经历的那样,经济陷入长期的通缩困境,物价持续下跌,经济增长乏力。
逻辑链:这一过程体现了从生产端(PPI 下降影响企业利润)到收入端(企业裁员导致居民收入降低)再到消费端(收入减少使得消费需求下降,带动 CPI 下降)的传导机制。在中级银行法律法规考试中,理解这一逻辑链有助于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银行业务的影响,比如通缩时期企业经营困难,银行的信贷风险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