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技巧

树立新理念,全面推进创一流职业学院建设工作

来源:233网校 2006年7月31日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准公益产品,作为服务产品,就应有标牌,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市场开发策略之一。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品牌创建,目的不是追求最大的市场经济价值,而是创出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社会信誉、知名度,社会对学院教育的认同感,忠诚度,保护教育自主知识产权。虽然在目前的情况下,还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注册商标,但我们应借鉴一般商品品牌创建过程的经验对本校的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品牌创建。教育服务品牌的实质,是学校以人为载体向消费者做出的服务承诺。如果说产品品牌的“含金量”主要取决于产品品质,那么服务品牌的“含金量”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服务品牌的创立过程,就是服务劳动和劳动者的工作品质被鉴定和被承认的过程。因此教育服务品牌是学校的人的品质的体现,只有学校的人的品质的提升,才会有教育服务品质的提升。首先我们要建立以人为本、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对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推动作用。其次是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第三要形成依据生产实际对高等职业人才要求自主开发课程的能力。第四是形成一只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技术,有丰富科学技术知识与技能和较强教学实施能力的教师队伍。第五加强学院的宣传,提高社会的知名度。第六是我们要积极的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与产品开发及其它经济活动,增强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参与企业发展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化与个性化是统一在创建高等职业教育品牌过程中的,特色化必然是个性化,而个性化不一定是特色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个性化对学校来讲,是办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有别于的学校的方面,如教学理念的个性化、专业设置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个性化。对学生个人来讲,个性化主要是指学生学习个性的张扬,个性化学习。



二、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创一流学校的关键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的管理模式,教师队伍素质、教学实施能力、教育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有法则,打造核心竞争力是职业技术学院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1、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树立新的办学理念方面:应由对学生进行“管教”塑造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方向转变;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形成方向转变;由学历教育向资格教育转变;由高等职业教育应从社会边缘向社会中心转变;应树立课程(技术项目)是学院教育服务产品的理念,开发出适用于当前社会生产急需的技术、技能项目课程,对学历后的再学习人员、要求就业人员提高技术与技能服务;

在更新学院管理模式方面:应由计划经济下的事业单位管理向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方向转变;由不计成本与投入向计算成本与效益、 投入与产出方向转变;职工的管理应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由知识为本位向能力为本位模式转变;学习方式由集体式学习向个性化学习转变;办学由学校关门办学校企合作的开门办学转变。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实现预期培养目标 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是学院办学特色的主要方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应以能力为本位的取向,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取向,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取向,以就业为取向。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我国近几年分别引进了CBE式、双元式、TAFE式等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又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双创造出了工学交替式,校企合作办学式、2+1式等人才培养模式。不论是洋模式的引进,还是土模式的创造,都应以提高学习效率为核心,使求学者掌握岗位知识、岗位热能、形成职业态度为目的,使学生有完整的职业特征。职业特征包括职业知识的掌握、职业技能的形成,职业环境的熟悉和职业工作的认同。在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学生职业态度的养成不够。学生就业率低的原因虽然有学生职业能力低的因素外,学生缺乏职业认同感、没有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遍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与职业道德课,但在教学上是讲授式、灌输式教育,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很难使学生形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备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工作态度。所以在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中必须注意到向学生提供仿真的实践场所与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受到实际职业岗位工作的训练。教师要按职业技能标准对学生进行岗位工作考核,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认同感与正确职业价值观。

3、增强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

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在这核心 要素中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是关键要素。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能力水平评价技术,针对具体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水平给予知识学习与能力形成提供正确指导和帮助。教师不但是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的主体,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贯彻执行者,因此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解程度,能否创新的执行完成是一个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得到好效果的关键。所以一个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有一只好的教师队伍做为支承,有一套特色的课程开发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学习模式作内涵。教师的知识与能力达到一定的关键水平后,其知识与能力对教学效果就没有显著的影响,而教学实施能力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而言,更主要的是在抓好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除了抓教师知识水平提高,掌握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外,还要重点的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举行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观摩,帮助教师用现代教育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使教师不但能针对具体知识、技能项目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且能在融会贯通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组织教师掌握学校新进的教学设备性能与使用方法,针对教学设备开发学生技能训练项目,使教学设施尽快的转化为教学力。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