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从这儿出发应该走哪条路呢?”
“这多半要看你去哪儿。”猫说。
“我不太介意去哪儿——”爱丽丝答道。
“那你走哪条路都无所谓。”猫说。
“——只要我最后能到一个地方就可以了。”爱丽丝补充说。
“哦,当然,”猫说,“只要你走得够远,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Lewis Carroll
摘自《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
赵惠现在的状态,就跟Alice梦游仙境一样漫无边际地思考着她的职业发展,脑子里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和问题。“我现在是一名大学教师,教计算机课,每周两次课共8节,很轻松,但我不喜欢长期这样。”她长着一张娃娃脸,好多人第一次见到她时总是把她当做在校大学生,很难看出她已经有了7年的教龄。
“我一直想转到企业里去试一下。就在前年考取了人大的MBA,希望自己能多一些资本,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现在就要毕业了,但是我却不知道自己该选择哪条道路。在学校教书是我熟悉且稳定的,但是我不喜欢;企业对我而言是陌生的,挑战大风险也大,但我怕自己做不好;如果一边教书一边在企业兼职,我又不想,因为我的个性是要做就完全地投入!”随着一声叹息,赵惠的眼睛里又增添了些许的茫然和朦胧。
“而且,作为一个30岁的女人,我很想要一个孩子,可又担心自己成了母亲之后,要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我不想就此放弃我的事业!”如何选择与放弃,让这位女教师感觉到各种机遇与问题并存的冲击。
这也难怪,人生的三十之惑,职业的七年之痒,家庭与事业的平衡,母亲角色的转变和人生价值的重新定位,职业发展中的许多典型问题都被她一并遭遇了,她极其想知道自己应该往哪里去。
“那企业和学校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我想由她所关心的学校、企业和家庭三者的核心角度谈起。
“学校是不断的重复,企业要不断地创新。”回答非常概括和简练,出乎我的预料。
“是书上写的,还是你的体验?”
“其实,也不一定。”赵惠沉思了一下,对自己刚才的话作了补充。“去年2月份,我有机会去了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并担任他们的行政部经理,因为当时我有人大MBA的身份,尽管是在读。这对我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和挑战,所以学校那边我争取到了每周只有两节课的任务。可以说,我是怀着兴奋与理想开始这一份工作的。”
“后来呢?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我追问。
“我的努力换来老板的责骂,尽管老板后来道歉了,但是我没有接受!”她的思绪回到了那时,“之后我就辞职了。我觉得企业对我很不公平,当老板责骂我的时候,用词非常难听,把我说得一文不值,当时我的眼泪都在打转儿,我努力不让它掉下来。”
赵惠说,自己非常聪明和勤奋,上学时就一直是重点学校的尖子生,还是国家级运动员,参加过多次全国比赛,备受老师的喜爱。大学就读于浙江大学机电系,毕业后,也就是在她23岁的时候,因为成绩优异就直接被北京一所师范大学接收做老师。发展可谓一帆风顺。
大概在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她开始负责学校的网络学院教学。其间她接触到更多的公司和职业人,渐渐对高校里重复的平稳生活感到乏味,开始羡慕在企业工作的人,因为她觉得在公司里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但她又觉得自己毕竟在学校待久了,一是有所习惯,二是对外面的世界比较陌生,因此不敢轻易迈出第一步。
于是,她采取了折中而保险的办法———考社会上热门的MBA,从中可以学到企业和社会的知识和经验。考取后,面对都是来自企业的同学,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不仅企业经验、思维方式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的优越感没有了。照她的话讲“以前特别喜欢和同事朋友聊天吹牛,可是在这里,我面对谁都像是一个小学生,觉得有学不完的东西,做什么事情都觉得把握不准。”
看来这就是症结所在了,可以初步判断她的公司职业生涯失败也是因为这种不自信的“小学生”心态使然,因为“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