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混凝土桥面板在施工阶段易出现纵向裂缝、收缩裂缝和界面滑移裂缝,必须采取全过程防控措施:
一、材料控制要点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胶凝材料总量≤450kg/m³
- 掺加15%~20%Ⅰ级粉煤灰
- 膨胀剂掺量6%~8%(补偿收缩)
- 水胶比严格≤0.38
- 钢筋配置要求:
- 纵向分布筋配筋率≥0.6%
- 横向钢筋间距≤150mm(负弯矩区加密至100mm)
二、施工工艺控制
- 浇筑阶段:
- 采用分段跳仓浇筑(每段长度≤15m)
- 控制入模温度5℃~30℃(夏季避开高温时段)
- 分层厚度≤300mm,振捣间距≤400mm
- 养护要求:
- 初凝后立即覆盖保水膜(养护期≥14天)
- 相对湿度保持≥90%
- 养护水温与混凝土表面温差≤15℃
三、结构措施
- 剪力连接件优化:
- 负弯矩区栓钉间距加密20%
- 端部3m范围内增设抗掀钢板
- 预应力补偿:
- 布置2~3束通长预应力钢束(张拉控制应力0.65fpk)
- 横向预应力筋间距500mm
验收标准(红色强制条款):
- 裂缝宽度限值:
- 荷载裂缝≤0.2mm
- 收缩裂缝≤0.1mm
- 界面滑移量检测:
- 静载试验≤0.3mm
- 疲劳试验累计≤1.0mm
工程案例:某跨线桥采用C50微膨胀混凝土,通过设置5道后浇带(宽800mm)配合智能养护系统,实现全桥12000㎡桥面板零开裂。监测数据显示:28天收缩应变为120με,仅为规范允许值(200με)的60%。
【特别提示】冬期施工时需采取三重防护:
- 暖棚加热(棚内温度≥10℃)
- 混凝土出机温度≥15℃
- 防冻剂掺量经试验确定
科目:市政公用工程
考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构成与适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