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浇拱桥施工过程中,预拱度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桥梁建成后的线形质量和结构安全,是施工控制的重点难点。以下是预拱度设置的技术要点分析:
1. 预拱度设置依据 根据规范要求,拱圈(拱肋)放样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预拱度。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需综合考虑跨度大小、恒载挠度、拱架刚度等关键因素进行计算确定。拱顶部位的预拱度宜取计算跨度的1/1000~1/500范围。
2. 放样精度控制 放样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偏差:
- 对于水平长度偏差及拱轴线偏差:
- 当跨度大于20m时,偏差不得大于计算跨度的1/5000
- 当跨度等于或小于20m时,偏差不得超过4mm
3. 施工预拱度组成要素 施工预拱度应综合考虑以下四大因素: ① 设计文件规定的结构预拱度 ② 支架和拱架承受全部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 ③ 杆件接头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产生的非弹性变形 ④ 支架、拱架基础受载后的沉降量
4. 变形控制标准 根据《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 拱架受载后挠曲杆件的弹性挠度不得超过相应结构跨度的1/400
- 钢模板的面板变形限值为1.5mm
- 钢模板的钢楞、柱箍变形值为L/500及B/500(L为计算跨度,B为柱宽度)
5. 合龙温度控制 拱圈封拱合龙温度应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推荐选择在当地年平均温度或5~1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合龙施工,以有效控制温度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通过系统掌握这些预拱度控制要点,施工人员可以确保拱桥建成后的线形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出现下沉、开裂等质量缺陷,保障桥梁结构的长期使用安全和耐久性能。在实际工程中,还需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动态调整预拱度设置,实现精细化施工控制。
科目:市政公用工程
考点:现浇拱桥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