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索桥主缆防护系统是保障桥梁百年寿命的关键,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桥梁的耐久性和维护成本。以下是主缆防护系统施工的核心技术要点:
1. 除湿系统安装工艺 现代悬索桥普遍采用主动除湿系统,施工时需注意:①送气管道间距≤15m,保证气流均匀分布;②除湿机出口空气露点温度≤-40℃;③密封层气密性检测压力维持50Pa、30分钟压降≤10Pa。某跨海大桥实测数据显示,合格除湿系统可将主缆内部湿度常年控制在40%以下。
2. 缠带施工控制 主缆缠带是防护第一道防线,必须满足:①镀锌钢丝缠带张力≥2kN,间距≤0.8mm;②S形缠绕重叠宽度≥1/3带宽;③施工环境温度需在5-35℃之间。特别要注意转折处和索夹位置的双层加强处理,采用专用防腐腻子填充空隙。
3. 多层防护涂层体系 标准防护涂层包括:①底层锌粉涂料(干膜厚80μm);②中间环氧云铁涂料(150μm);③面层氟碳树脂(100μm)。施工时应遵循'底漆-腻子-中间漆-面漆'的工艺流程,每道涂层间隔时间严格控制在产品说明书规定范围内。
4. 特殊部位处理 索夹接口处需采用异形橡胶密封条,接缝处密封胶注入压力不低于0.2MPa。吊索锚头区域应设置不锈钢防雨罩,并预留检查通道。所有紧固件必须采用达克罗工艺处理,确保30年不锈蚀。
5. 验收检测标准 防护系统完工后需进行:①涂层附着力测试(划格法≥5MPa);②电火花检测(5000V无击穿);③红外热成像检查(无空鼓缺陷)。近年来,采用无人机搭载高清相机进行全缆外观检查已成为行业新趋势,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以上。
实践表明,严格执行上述技术标准的主缆防护系统,在沿海高盐雾环境下仍能保持20年以上免维护。港珠澳大桥采用的'除湿+缠带+涂层'综合防护方案,经实测可将主缆腐蚀速率降低至传统方法的1/8。
科目:市政公用工程
考点:悬索桥施工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