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桥面与沥青混凝土层间粘结质量控制技术
1. 钢桥面预处理要求
- 红色重点:必须采用喷砂除锈达到Sa2.5级标准,粗糙度控制在50~100μm范围(某项目因除锈不达标导致3个月后出现层间剥离)。
- 预处理后4小时内必须完成防腐底漆施工,防止二次生锈(延迟施工案例显示粘结强度降低35%)。
2. 粘结层材料选择
- 环氧树脂类粘结剂用量控制在0.4~0.6kg/m²,施工温度需在15~35℃之间。
- 加粗关键参数:粘结剂固化时间必须与施工计划匹配,过早摊铺会导致粘结失效(建议养护时间≥24h)。
3. 施工过程控制
- 摊铺前需进行拉拔试验,粘结强度不得低于2.5MPa(重要结构需达到3.0MPa)。
- 采用专用喷洒设备保证粘结层均匀度,避免出现漏洒或堆积(厚度偏差应控制在±0.1mm)。
4. 特殊环境处理
- 雨季施工需搭建防雨棚,确保界面干燥(含水率≤3%)。
- 冬季施工应采取加热措施,保证粘结剂与钢板的良好浸润。
【技术创新】最新工程实践中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实时监测粘结层施工质量,可及时发现未固化区域,检测效率提升80%。某跨江大桥应用该技术后,层间粘结合格率达到99.7%。
科目:市政公用工程
考点:桥面铺装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