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卷一>法理学

法理学:第二节法律规范 考题分析

来源:233网校 2006年7月11日
法、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也是不同的。法律条文是指法律规范的文字表现形式,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构成要素。法和法律条文也是不同的,法不一定由文字形式来表述,法可以表现为不成文法,而不成文法显然不是用法律条文表述的。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也是有区别的,法律条文的基本内容是法律规范,但条文中除了法律规范之处,还包括法构成的其他要素和法律原则,反之,法律规范也不一定全由法律条文表述,不成文法中的判例、习惯和法理等,也属于法律规范,但不表现为法律条文。综上分析,学生甲②的观点是错误的,学生乙②的观点则是正确的。法、法律规范和规范性法律文件是不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指有权创制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具有一定系统性的法律条文的集合。法不同于规范性法律文件,法不一定以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判决书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但判决书显然是法适用的结果。法律规范也不同于规范性法律文件,例如制定法可以法律规范形式表现,但判例法显然不表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综上分析,学生甲③的观点是错误的,而学生乙③的观点则是正确的。总之,学生乙的观点①②③都是正确的,故答案为CD。

  2. 下列哪几项可以构成法的各种内在要素?()

  A. 法律规范 B. 法律部门 C. 法律体系 D. 法律条文

  【答案】 A B C

  【解析】 本题考的是法的内容。法的内容,是指构成法的各种内在要素,包括法律规范内容和法律技术内容两大部分。就法律规范内容而言,其核心部分就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从结构上看,法的内容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其最低层次为“法律规范”,次则为“法律部门”,最后为“法律体系”。就法律技术内容而言,其主要包括法的概念、术语的内在逻辑及其联系等。因此ABC是正确答案。D是错误的,因为D不属于法的内容,而是法的形式,所谓法的形式,是法的内容要素的外在结构和组织形式,就成文法而言,法的形式包括“法律条文”、“规范性法律文件”和“立法体系”(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三个层次,因此D不能选。

  3. 我国《宪法》第12条第2款规定:“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这一规范属于()。

  A. 强行性规范 B. 义务性规范 C. 命令性规范 D. 禁止性规范【答案】 A B D

  【解析】 本题考的是法律规范的种类。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义务性规则和职权性规则属于强行性规则。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它分为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两种,其中,禁止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即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的规则。其在立法用语中表达式为“禁止……,”“不准……”,“不得 ……”,“不应当……”,“严禁……”,“不要……”等。因此,正确答案为ABD。本题中,C和D容易混淆。区别二者的关键在于,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积极义务的规则,而禁止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的规则,命令性规则在法中的用语表达式为:“有……的义务”,“须得……”,“要……”,“应……”,“必须……”,等等,这也和禁止性规则是不同的,因此C应排除。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下列何种表述不属于法的规则?()(2003年试题,1分)

  A. 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 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C. 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D.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答案】 ABD

  【解析】 本题考的是法的规则。法的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的规则和法律条文有着严格的区别,法的规则并不全是依据法律条文直接作出的规定,此外,法的规则一般具有法的基本特性,并且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ABD的表述不但不能具备法的规则的逻辑结构,而且往往不能具体确定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都不属于法的规则,可见,ABD是正确答案。

  2. 法律权利的内容是下列哪些权利要素的统一?()(2002年试题,1分)

  A. 自由权 B. 生存权 C. 请求权 D. 胜诉权

  【答案】 A C D

  【解析】 本题考的是法律权利的构成要素。所谓法律权利,就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法律权利的内容实际上是三种权利要素——自由权、请求权和诉权的统一。其中自由权是核心基础,请求权是内容,诉权是程序保障。B是错误的,它是一种具体权利,因此不能概括权利的整体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司法考试教材把诉权等同于胜诉权,依此选择了ACD,这是符合教材要求的,但是实际上,诉权不能等同于胜诉权,法律主体拥有诉权未必使他在未来案件中能够胜诉,因此,该题在出题方式上似乎值得商榷。

  3. 下列有关原则的表述中,哪些体现了公理性原则?()

  A. 无罪推定原则 B. 等价有偿原则

  C. 计划生育原则 D. 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 A B

  【解析】 本题考的是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的区别。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公理性原则即由法律原理(法理)构成的原则,是由法律上之事理推导出来的法律原则,是严格意义的法律原则。政策性原则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出于一定的政策考虑而制定的一些原则。本题中,无罪推定原则和等价有偿原则都是由法理构成的原则,它们是人类法律智慧的结晶,因此在国际范围内具有较大的普遍性。类似的原则诸如法律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罪行法定原则等等,他们都是公理性原则。而政策性原则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出于政策之需而制定的,政策性原则往往具有针对性、民族性和时代性。C和D就是我国的政策性原则,类似的原则诸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等等,它们都是政策性原则。可见,AB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