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社会工作者 /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社会工作者
授课老师:刘晓晨
所属科目: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考点标签: 了解
所属章节: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第六节 结 案/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所属版本:2025

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介绍

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1.结案的类型
(1)目标达成的结案。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2.服务对象的积极反应
欣喜、满意、感激、信心等。
3.服务对象的消极反应
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
4.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1)在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一下介入工作的过程,以确定结案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3)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要学会自立,给服务对象以心理支持,告诉他们有需要时社会工作者将继续提供协助。
(4)社会工作者应在服务对象的改变成果得到巩固和稳定后,才提出解除工作关系。
(5)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交流各自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26 16:53:16

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考点试题

单选题 1.社会工作者舒梅从事社会工作将近五年,在多年的工作中她发现有些服务对象在结案阶段不愿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具体的表现是不准时参加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会谈,会谈时心不在焉等。这种情况属于服务对象负面反应中的( )。
A . 忧郁
B . 倒退
C . 依赖
D . 否认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A忧郁一一当所有延长结案时间的努力都无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表现得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对结束专业关系充满焦虑。
B倒退一一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
C依赖一一对社会工作者过分依靠。
D否认一一不愿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表现为不准时参加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会谈、会谈时心不在焉等。
根据题干,具体的表现是不准时参加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会谈,会谈时心不在焉等,答案选D。

多选题 2.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防控期间多发的亲子关系紧张问题,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组建社区家长微信群,开办“家长加油站”线上小组。经过六周线上服务,基本实现了帮助家长减压和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目标,进入结案阶段。此时,小组成员菲菲妈妈在小组微信群中,说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又回到了参加小组前的状态,不知该如何处理;还说此时结束小组,社会工作者太不负责任了。菲菲妈妈的这些表现属于结案期服务对象负面反应中的( )。
A . 愤怒
B . 倒退
C . 否认
D . 依赖
E . 抱怨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A选项,愤怒表现为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
B选项,倒退指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拖延结案的到来。
C选项,否认指不愿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表现为不准时参加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会谈、会谈时心不在焉等。
D选项,依赖指对社会工作者过分依靠。
E选项,抱怨指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意。
本题中小组成员菲菲妈妈说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又回到了参加小组前的状态,不知该如何处理,属于倒退,故B选项正确;菲菲妈妈还说此时结束小组,社会工作者太不负责任了,是表达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意,属于抱怨,故E选项正确。故选BE选项。
A选项错误,菲菲妈妈的表现虽然有不满,但更多的是抱怨和倒退,没有明显的愤怒情绪。
C选项错误,菲菲妈妈并没有否认结案,而是对结案表示不满。
D选项错误,菲菲妈妈的表现主要是关系倒退和抱怨,没有体现出依赖。

单选题 3.经过评估以后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都认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时,根据协议社会工作者提议结案,服务对象也接受,由此就进入结案阶段。这种结案属于( )。
A . 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B . 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C . 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
D . 目标实现的结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考点:结案的类型。
1.目标实现的结案(D选项正确)。经过评估,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都认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时,根据协议,社会工作者提议结案,服务对象也接受,由此就进入结案阶段。这种结案是有计划、按程序进行的结案。根据题干问题基本解决、目标已基本实现,得知本题答案为D。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C选项
在外展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服务对象强烈抗拒服务时,社会工作者就没有理由再继续维持与他们的工作关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对象没有意愿和动机接受服务,双方的关系没有意义。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B选项)
当社会工作者发现服务对象的需要超出了自己和机构的能力时,就要结案。这种情况下,结案的形式可以转介——将服务对象转介到其他机构去接受服务,结束专业关系,也可以转移——转由其他社会工作者提供帮助,结束专业关系。
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A选项)
当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即使目标没有实现也要结案。例如,服务对象由于搬迁而离开机构所服务地区或社会工作者由于工作调动而离开时,都需要结案。

单选题 4.结案时,服务对象表现为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这种负面反应为( )。
A . 否认
B . 倒退
C . 愤怒
D . 抱怨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A否认:指服务对象不愿承认已经到了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可能表现为不准时参加会谈或心不在焉。
B倒退:指服务对象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
C愤怒表现为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
D抱怨:指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意,但通常没有愤怒那么强烈。
题目中描述的服务对象表现为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这种行为属于愤怒的表现。因此,根据题意,正确答案是 C. 愤怒。

单选题 5.以下对结案理解错误的是()
A . 结案是一种事先计划好的行动
B . 服务对象已有能力自己应付和解决问题可以结案
C . 结案是一个过程
D . 结案之后社会工作者仍然可以和服务对象保持密切的联系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关键词为“结案、错误”,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要学会自立,给服务对象以心理支持,告诉他们有需要时社会工作者将继续提供协助。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大咖讲解: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刘晓晨
社会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四次担任Ja(国际青年成就)大学生事业起航课程团队队长,在《社会福利》、《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发展简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20余篇。议题包括:儿童权利、社区发展、社会性别、NGO倡导等。
查看老师课程
徐龙超
社会工作者
暨南国际大学社会工作博士、中级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任某高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室主任,曾荣获民政部职业院校社工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广东百名社工督导团成员,惠州市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库成员。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1、总结工作
2、巩固已有改变

(1)回顾工作过程

(2)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
(3)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3、接触专业工作关系
4、撰写结案记录。服务对象合适求助、工作中提供了哪些服务、服务对象改变了什么、为什么结案、社会工作者的评估和建议等

高频

结案后的跟进服务

(一)跟进服务的定义

跟进服务就是社会工作者在结案后的一段时期内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跟踪回访,了解他们的适应情况和服务需求。

(二)跟进服务的实施办法

社会工作者在结案后,跟进服务对象的方法有电话跟进、个别会面、集体会面,且需要做好对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的跟进工作。

高频

结案的类型

结案的类型
(1)目标达成的结案。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高频

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

服务对象的积极反应
欣喜、满意、感激、信心等。

高频

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服务对象的消极反应
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

高频

结案反应的处理办法

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1)在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一下介入工作的过程,以确定结案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3)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要学会自立,给服务对象以心理支持,告诉他们有需要时社会工作者将继续提供协助。
(4)社会工作者应在服务对象的改变成果得到巩固和稳定后,才提出解除工作关系。
(5)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交流各自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