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家庭处境化原则
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和评估家庭成员的需求时,把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
2、家庭成员增能原则
假设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增强家庭成员克服困难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和独立性。
3、家庭个别化原则
直接从受助家庭的日常生活处境出发,准确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要求。
4、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
既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目前需要,也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长远要求。
323.20KB
下载266.09KB
下载299.36KB
下载275.19KB
下载261.96KB
下载297.42KB
下载265.24KB
下载345.32KB
下载337.34KB
下载307.89KB
下载332.95KB
下载165.12KB
下载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家庭个别化原则。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而小宁仅仅将这个家庭当作一个典型的单亲家庭来看待,因此妨碍了他对受助家庭需求的评估和理解。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的关键词是“原则”,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家庭处境化原则、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家庭个别化原则、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所以答案是ABCD。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家庭处境化原则认为,家庭是家庭成员自然生活的场景。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和评估家庭成员的需要时,需要把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了解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状况(D选项正确),关注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只有建立在家庭自然生活场景中的观察和评估,才能准确把握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提供符合实际家庭处境的解决方案。
题干:李女士与青春期的女儿发生多次争吵,需要社工介入。社工根据家庭处境化原则,应观察和了解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情况。故选D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D选项正确,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假设,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有效帮助家庭成员克服困难的方式是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不是替代他们克服困难。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过程中,除了需要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之外,还需要增强家庭成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和独立。当然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只有准确评估家庭成员的能力和不足,才能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介入计划。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着力于帮助小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灵活变通能力和增强学习信心,均属于 “增能” 范畴 —— 不是直接替小马解决成绩问题,而是通过提升其内在能力(学习方法、自信心)使其能够自主应对挑战,符合该原则的定义。故选D选项。
B选项错误,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是指社会工作者既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目前需要,也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长远要求,并且跟随受助家庭成员需求的变化将问题的解决和预防以及发展结合起来。只有将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解决的需要与长远的预防和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社会工作的服务活动真正满足家庭成员的要求。
C选项错误,家庭处境化原则认为,家庭是家庭成员自然生活的场景。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和评估家庭成员的需要时,需要把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了解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状况,关注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A选项错误,家庭个别化原则认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确实针对小马的具体情况介入,但核心并非突出 “独特性”,而是聚焦于 “能力提升”。故不选。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家庭处境化原则认为,家庭是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的场景。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和评估家庭成员的需求时,需要把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 ,观察和了解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状况,关注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题干中的“入户调查,了解小刚夫妇的日常生活安排”与家庭处境化原则相对应,因此,选择C选项。
A项: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家庭成员自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和独立。A项错误。
B项: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是指社会工作者既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目前需要,也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长远要求,并且跟随受助家庭成员需要的变化将问题的解决和预防以及发展结合起来,B项错误。
D项:家庭个别化原则认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D项错误。
故C选项正确。
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
1、接触阶段:社会工作者与受助家庭成员初次见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需求,并与受助极爱他那个成员建立初步信任合作关系的阶段。
2、开始阶段: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全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以及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3、介入阶段:明确专业角色,运用专业技巧影响受助家庭成员,协助家庭成员解决面临的问题。
4、结束阶段:与受助家庭成员协商服务结束事项以及总结和巩固整个服务活动的发展。
家庭社会工作常用方法
1、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
(1)家庭结构图是图形方式表示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
(2)家庭结构图绘制遵循3项原则:一是长辈上,晚辈下;二是同辈关系中,年长左,年幼右;三是夫妻关系中,男左,女右。
2、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
(1)观察技巧:运用系统记录实际行为表现的强度、频率和时间方式。
(2)聚焦技巧:收窄注意的焦点,将受助家庭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3)例子使用技巧:向受助家庭成员解释、描述和传递重要的信息和想法。
(4)再标签技巧:从更为积极的角度界定问题,改变受助家庭成员以往的消极态度和认识。
3、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形式
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社区活动
接触阶段:社会工作者与受助家庭成员初次见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需求,并与受助极爱他那个成员建立初步信任合作关系的阶段。
开始阶段: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全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以及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介入阶段:明确专业角色,运用专业技巧影响受助家庭成员,协助家庭成员解决面临的问题。
结束阶段:与受助家庭成员协商服务结束事项以及总结和巩固整个服务活动的发展。
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
(1)家庭结构图是图形方式表示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
(2)家庭结构图绘制遵循3项原则:一是长辈上,晚辈下;二是同辈关系中,年长左,年幼右;三是夫妻关系中,男左,女右。
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
(1)观察技巧:运用系统记录实际行为表现的强度、频率和时间方式。
(2)聚焦技巧:收窄注意的焦点,将受助家庭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3)例子使用技巧:向受助家庭成员解释、描述和传递重要的信息和想法。
(4)再标签技巧:从更为积极的角度界定问题,改变受助家庭成员以往的消极态度和认识。
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形式:
(1)专题讲座;
(2)主题沙龙;
(3)社区活动。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免费听
刘晓晨
社工女神
主讲: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高级社会工作实务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四次担任Ja(国际青年成就)大学生事业起航课程团队队长,在《社会福利》、《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发展简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20余篇。议题包括:儿童权利、社区发展、社会性别、NGO倡导等。
免费听
刘战旗
案例讲解透彻
主讲: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高校社会工作副教授,多年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科研经验。
免费听
何平
干货十足
主讲: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北京某知名大学副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专业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工作学院访问学者。
免费听
马海燕
善于归纳总结,举实例讲考点,通俗易懂。
主讲: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高校高级教师,社会工作师,多家社工机构督导,发表专业论文近30篇。
免费听
徐龙超
技巧好记实用
主讲: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暨南国际大学社会工作博士、中级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任某高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室主任,曾荣获民政部职业院校社工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广东百名社工督导团成员,惠州市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库成员。
免费听
杨立伟
人帅课精彩
主讲:公共基础知识,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公共基础知识
233网校独家授课老师,曾任职多家公考类教育机构从事专职讲师,主讲社工、公共基础知识,政法干警文综等课程。
专业智能,高效提分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进入做题
精选试题
省时高效精选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大量题免费做
进入做题
考前点题
高效锁分72小时
进入做题
每日一练
每天进步一点点
进入做题
历年真题
真题实战演练
进入做题
易错题
精选高频易错题
进入做题
模考大赛
同场闯关做题
进入做题
APP刷题神器
模考大赛
考点打卡
做题闯关
扫描二维码 下载233网校APP刷题
2026年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早鸟学习计划表
已下载:483 300.17KB
下载2026年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早鸟学习计划表
已下载:466 4.51 MB
下载2026年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早鸟学习计划表
已下载:537 4.51 MB
下载2026年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早鸟学习计划表
已下载:217 456.00KB
下载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