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营销考点解析
社会营销介绍
社会营销
①市场细分,即准确识别和区分服务对象
②公共关系营销,即维持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③品牌建设,即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与社会信任的建构和管理过程
323.20KB
下载
266.09KB
下载
299.36KB
下载
275.19KB
下载
261.96KB
下载
297.42KB
下载
265.24KB
下载
345.32KB
下载
337.34KB
下载
307.89KB
下载
332.95KB
下载
165.12KB
下载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C选项正确,在社会倡导的框架下,社会工作者需要摒弃权力思维和控制行为,转而代表和支持被边缘化的个人或群体去表达观点和行使权利,并促进服务对象成为一个自我决定和自我负责的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利用社会倡导技术,帮助服务对象建立起复原力、力量、希望和成功,并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即有人关心他,并且曾经有人有过同样的经历。具体技术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代表,即明确自己的角色,表达服务对象的利益,侧重于发声。二是影响,即干预对服务对象利益产生破坏的因素,侧重于改变。三是自我倡导,即有着共同需要和问题的人联合起来组成团体,以更好地处理这些需要和问题。
小刘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宣传改变社会认知,消除偏见,属于社会工作中的社会倡导技术,故选C选项。
A选项错误,社会营销是一种以受众为目标的方法,目的是促进期望的行为或拒绝不想要的行为。社会营销被广泛应用于健康促进、营养改善、低碳生活、环境保护等活动,其终极目标是影响社会行为,核心理念是营销社会观念,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社会营销影响服务对象,让他们自愿接受健康行为,拒绝、改变或放弃某种不健康行为,从而促进个人、集体和社会整体健康。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社会营销技术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市场细分,即准确识别和区分服务对象。二是公共关系营销,即维持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三是品牌建设,即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与社会信任的建构和管理过程。
小刘的目标是改变公众对特定群体的认知和态度(减少偏见),而非直接推广某种具体行为(如倡导公众参与某项活动)。社会营销更强调 “行为劝服”,而本题更侧重 “观念倡导”。故A错误。
B选项错误,行为干预:改变行为是控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重要策略措施,随着对行为在疾病和健康中重要作用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改变行为来控制疾病和促进健康。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行为干预技术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一多阶段优化策略,二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三是健康信念模式。
行为干预:强调直接改变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模式,题干未涉及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或公众的具体行为修正,而是通过宣传改变社会认知,不属于行为干预范畴。故B选项错误。
D选项错误,健康促进是一种融合了自然科学、健康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通过改善包括身体活动、饮食习惯和心理状态等在内的生活方式,寻求与整个环境的和谐统一,以提升生命质量的整体策略。具体技术包括:一是健康促进模型,二是多理论模型,三是格林模型。
题干虽涉及特定群体(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但核心是解决社会偏见问题,而非直接提升患者或公众的健康水平(如医疗资源普及、健康知识教育),因此不完全契合健康促进的范畴。故D选项错误。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社会营销技术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
一是市场细分(A选项),即准确识别和区分服务对象。由于服务对象在各方面的差异,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其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同时,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在社会营销活动中完善策略。
二是公共关系营销(B选项),即维持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公共关系营销对于社会组织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提高美誉度以及实现社会价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要树立公共关系意识,跳出传统的说服和管理策略,深入服务对象的内心深处,通过与服务对象的情感互动实现组织目标。
三是品牌建设(C选项),即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与社会信任的建构和管理过程。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要重视品牌战略价值,实现品牌定位化;强化品牌能力建设,实现服务差异化;优化品牌运作环境,实现关系网络化;积极应对危机事件,实现信任增益化。
小张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差异(60-70 岁 / 70 岁以上)识别不同需求(饮食调理 / 监测技巧),并据此分设服务小组,符合 “准确识别和区分服务对象,根据需求采取不同策略” 的市场细分定义。故选A选项。
D选项为干扰选项。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233网校解析禁止转载】社会营销是一种以受众为目标的方法,目的是促进期望的行为或拒绝不想要的行为。社会营销被广泛应用于健康促进、营养改善、低碳生活、环境保护等活动,其终极目标是影响社会行为,核心理念是营销社会观念,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社会营销影响服务对象,让他们自愿接受健康行为,拒绝、改变或放弃某种不健康行为,从而促进个人、集体和社会整体健康。
行为干预:改变行为是控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重要策略措施,随着对行为在疾病和健康中重要作用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改变行为来控制疾病和促进健康。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行为干预技术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一多阶段优化策略,二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三是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促进是一种融合了自然科学、健康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通过改善包括身体活动、饮食习惯和心理状态等在内的生活方式,寻求与整个环境的和谐统一,以提升生命质量的整体策略。具体技术包括:一是健康促进模型,二是多理论模型,三是格林模型。
在社会倡导的框架下,社会工作者需要摒弃权力思维和控制行为,转而代表和支持被边缘化的个人或群体去表达观点和行使权利,并促进服务对象成为一个自我决定和自我负责的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利用社会倡导技术,帮助服务对象建立起复原力、力量、希望和成功,并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即有人关心他,并且曾经有人有过同样的经历。具体技术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代表,即明确自己的角色,表达服务对象的利益,侧重于发声。二是影响,即干预对服务对象利益产生破坏的因素,侧重于改变。三是自我倡导,即有着共同需要和问题的人联合起来组成团体,以更好地处理这些需要和问题。
小刘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宣传改变社会认知,消除偏见,属于社会工作中的社会倡导技术,故选C选项。
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
1.行为干预
①多阶段优化策略②知识、信念、行为模式③健康信念模式
2.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模型、多理论模型、格林模型。
3、社会营销
①市场细分,即准确识别和区分服务对象
②公共关系营销,即维持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③品牌建设,即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与社会信任的建构和管理过程
4、社会倡导技术
一是代表,即明确自己的角色,表达服务对象的利益,侧重于发声
二是影响,即干预对服务对象利益产生破坏的因素,侧重于改变
三是自我倡导,即有着共同需要和问题的人联合起来组成团体,以更好地处理这些需要和问题。
医疗机构与疾病治疗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
1.针对慢性疾病患者与长期照顾者的常用社会工作方法
(1)个案管理
①社会心理评估②压力管理③治疗依从性管理
(2)小组工作
①沟通技巧训练。
②健康教育:邀请医护人员以小组的形式向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治疗方法及生活方式改变等知识;邀请患者及家属学习疾病的自我管理方法,鼓励患者参与协商治疗方案,传递赋权的理念,鼓励医患共同承担责任,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控制能力。
2.急诊室常用的社会工作方法
(1)急诊室社会工作需要处理的常见问题
①应激障碍症:不能及时有效处理情绪,会表现出茫然、恐慌、愤怒等情绪反应。
②心理—社会反应:急诊室的特殊环境会引发病患和家属的情绪反应。
③哀伤:一般哀伤与复杂哀伤。
(2)急诊室社会工作主要方法
①社会心理评估②信息咨询服务③危机干预④出院安置⑤转介
3.肿瘤与纾缓疗护社会工作
(1)人本主义取向应当贯穿于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情绪心理辅导、出院计划、纾缓疗护等服务的始终。在此之前,社工先运用专业的社会心理评估方法,包括:①心理情绪反应;②人际关系的状况;③角色功能转变;④经济资源系统;⑤生命意义探求。
(2)纾缓疗护,主要做法包括:协助病人和家庭参与服务计划;获取信息和资源;家庭问题的调解和支持;协调并组织个案会议;提供转介服务。
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
1、需求评估与干预流程
(1)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社会评估
生理信息;社会信息(家庭、社会支持、社会环境);心理信息
(2)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社会工作的干预流程
2、社会工作干预方法
(1)认知行为治疗
具体步骤:详细讲述问题行为;收集数据;设定目标;行为介入;家庭作业;行为改变的强化;行为改变的认同;防止故态复萌。
(2)小组工作
引导、教育、指导及成员间经验分享、情绪支持、回馈等互动过程。教育型、治疗型为主,将心理教育内容和治疗型技术贯穿小组工作过程中。
行为干预
①多阶段优化策略②知识、信念、行为模式③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模型、多理论模型、格林模型。
社会倡导技术
一是代表,即明确自己的角色,表达服务对象的利益,侧重于发声
二是影响,即干预对服务对象利益产生破坏的因素,侧重于改变
三是自我倡导,即有着共同需要和问题的人联合起来组成团体,以更好地处理这些需要和问题。
针对慢性疾病患者与长期照顾者的常用社会工作方法
(1)个案管理
①社会心理评估②压力管理③治疗依从性管理
(2)小组工作
①沟通技巧训练。
②健康教育:邀请医护人员以小组的形式向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治疗方法及生活方式改变等知识;邀请患者及家属学习疾病的自我管理方法,鼓励患者参与协商治疗方案,传递赋权的理念,鼓励医患共同承担责任,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控制能力。
急诊室常用的社会工作方法
(1)急诊室社会工作需要处理的常见问题
①应激障碍症:不能及时有效处理情绪,会表现出茫然、恐慌、愤怒等情绪反应。
②心理—社会反应:急诊室的特殊环境会引发病患和家属的情绪反应。
③哀伤:一般哀伤与复杂哀伤。
(2)急诊室社会工作主要方法
①社会心理评估②信息咨询服务③危机干预④出院安置⑤转介
肿瘤与纾缓疗护社会工作
(1)人本主义取向应当贯穿于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情绪心理辅导、出院计划、纾缓疗护等服务的始终。在此之前,社工先运用专业的社会心理评估方法,包括:①心理情绪反应;②人际关系的状况;③角色功能转变;④经济资源系统;⑤生命意义探求。
(2)纾缓疗护,主要做法包括:协助病人和家庭参与服务计划;获取信息和资源;家庭问题的调解和支持;协调并组织个案会议;提供转介服务。
需求评估与干预流程
(1)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社会评估
生理信息;社会信息(家庭、社会支持、社会环境);心理信息
(2)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社会工作的干预流程
社会工作干预方法
(1)认知行为治疗
具体步骤:详细讲述问题行为;收集数据;设定目标;行为介入;家庭作业;行为改变的强化;行为改变的认同;防止故态复萌。
(2)小组工作
引导、教育、指导及成员间经验分享、情绪支持、回馈等互动过程。教育型、治疗型为主,将心理教育内容和治疗型技术贯穿小组工作过程中。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免费听
刘晓晨
社工女神
主讲: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高级社会工作实务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四次担任Ja(国际青年成就)大学生事业起航课程团队队长,在《社会福利》、《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发展简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20余篇。议题包括:儿童权利、社区发展、社会性别、NGO倡导等。

免费听
刘战旗
案例讲解透彻
主讲: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高校社会工作副教授,多年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科研经验。

免费听
何平
干货十足
主讲: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北京某知名大学副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专业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工作学院访问学者。

免费听
马海燕
善于归纳总结,举实例讲考点,通俗易懂。
主讲: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高校高级教师,社会工作师,多家社工机构督导,发表专业论文近30篇。

免费听
徐龙超
技巧好记实用
主讲: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暨南国际大学社会工作博士、中级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任某高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室主任,曾荣获民政部职业院校社工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广东百名社工督导团成员,惠州市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库成员。

免费听
杨立伟
人帅课精彩
主讲:公共基础知识,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公共基础知识
233网校独家授课老师,曾任职多家公考类教育机构从事专职讲师,主讲社工、公共基础知识,政法干警文综等课程。
专业智能,高效提分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进入做题
精选试题
省时高效精选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大量题免费做
进入做题
考前点题
高效锁分72小时
进入做题
每日一练
每天进步一点点
进入做题
历年真题
真题实战演练
进入做题
易错题
精选高频易错题
进入做题
模考大赛
同场闯关做题
进入做题
APP刷题神器
模考大赛
考点打卡
做题闯关

扫描二维码 下载233网校APP刷题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