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心理学试题

2014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押题试卷及答案(1)

来源:233网校 2014年5月29日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们之所以会遵从,是因为他们采纳了从他人那里得到的信息,他们信任别人,害怕偏离。()
2.维纳认为,人们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归因包括努力、能力、控制、运气四个方面。()
3.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没有动机学习便不能发生。()
4.按照马斯洛的动机作用观点,教师在自尊水平低的学生中灌输为学习本身的满足而去学的做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5.维果斯基提出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提前讲授下一阶段学生才能掌握的内容。()
6.具有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学生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方式。()
7.学生的学习风格会影响学习的质和量。()
8.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9.是否具可逆性是具体运算思维同形式运算思维的根本区别。()
10.根据形式训练说,电话接线员经过长期训练,记忆数字的能力会大大提高,但不能保证他们记忆外语词汇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11.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
12.仅仅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还不属于道德的行为。()
13.像踢足球这样的体育活动,既需要连续的运动技能,也需要不连续的运动技能。()
14.阅读和写作过程都可看作问题解决的过程。所以,阅读和写作能力可以用广义的知识的掌握来解释。()
15.学生学习了某种类型的解题规则,然后将学到的规则应用于新的情境,这种学习就是问题解决学习。()
16.根据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可以区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7.精细加工需要在要记忆的材料中增加信息。()
1B.早期格式塔的顿悟说没有强调过去经验在顿悟中的作用。()
19.在操作条件反应作用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20.某中学生13岁开始学跳高,当时身高1.6米,跳高成绩为1.7米。两年后身高1.75米,通过训练,跳高成绩达2.00米。他所提高的成绩是通过练习产生的行为变化,所以,可以用学习来解释。()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战国时期,孙膑初到魏国,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一天,魏王召集众臣,当面考查孙膑的智谋。
魏王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
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边生起火来。”
魏王说:“不可取。”
孙膑捻捻胡须道:“大王坐在上边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
魏王问:“那你怎么办?”
孙膑道:“如果大王在下边,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得意洋洋地说:“那好。”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
周围的群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哄笑孙膑无能。忽然,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
1.案例反映了孙膑思维的()
A.广阔性
B.深刻性
C.独立性
D.灵活性
2.问题解决策略有哪些?()
A.算法式
B.启发式
C.行动研究
D.实际锻炼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A.头脑风暴法
B.直觉思维训练
C.发散思维训练
D.逆推法训练
4.思维的基本形式是()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定理
(二)
张某,女,重点班学生,性格内向,近一年来情绪低落、失眠,对什么都没兴趣, 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症状常以半个月左右为一周期。暑假结束后学校开学,自感问题加重,痛苦不堪。因为父母工作关系,张某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学阶段成绩一直很不错,后保送进入中学重点班,仍由爷爷奶奶陪同住学校外面,成绩中游。跟爸爸不是经常沟通,爸爸很专制,没有共同语言,有时候想主动与他交流,但是每次一到那个时候就说不出口,每次效果都不太理想;妈妈就更不用说了,尽量不和她见面,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快10个月了,因为她太多管闲事了,初一刚开始的时候,她偷看日记,还把它复印下来,要拿去给老师看,幸好被张某发现。初一的暑假过得很难受,很空虚,成绩平平。张某平时和同学关系也不太好,都上初二了,班级里还有十几个同学没说过话,怕主动打招呼结果别人没反应,那会很尴尬,所以也不太想和他们接近。平时就和三四个同学比较谈得来,但是最近老是感觉好朋友之间“吃醋”。张某说话处事节奏较缓慢,性格较内向,内心较有思想,但说话时不太敢看别人眼睛,交流时显得很被动和矜持。
1.持久的心境低落,在心理学中我们称之为()
A.焦虑
B.抑郁
C.恐怖
D.强迫
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现在最需要满足张某的()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3.张某出现以上情况,是和她所处的年龄阶段特点有关系的。张某所处的年龄阶段具有()特点。
A.心理断乳
B.危机时期
C.叛逆心理
D.心理自我成熟
4.埃里克森认为在这个时期应重点培养学生的()
A.勤奋感
B.自我同一性
C.主动感
D.信任感
一、单选题
1.D【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
2.B【解析】侧重知识或结果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或结果,所以用接受学习。
3.B【解析】班级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课堂管理的效果。
4.A【解析】教学评价是对测量与测验所得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5.B【解析】“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是根据概念的获得方式来划分的。
6.A【解析】心理学上,将先有一个目标,当人们认识到它与当前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时,就要想出办法,采取活动来缩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7.C【解析】学习过后的最初20分钟,遗忘速度很快,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后立刻复习。
8.D【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9.C【解析】人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这里的人指自然人,即公民。
10.C【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11.B【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
12.C【解析】定势是心理操作活动的积累而形成的问题解决的刻板和准备状态,是人们在过去经验影响下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13.D【解析】题干所述是分化的作用。
14.B【解析】题干是对自我效能感的解释。
15.C【解析】问题解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认知性、目的性、序列性。只有C项满足这三个特征。
16.D【解析】感性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17.C【解析】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属于单纯恐怖症。
18.D【解析】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最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9.C【解析】好奇心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
20.D【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21.A【解析】强化法是指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2.A【解析】教学活动必须是在学生集中注意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的首要事件。
23.C【解析】研究表明,关系融洽、凝聚力强的班级,会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24.C【解析】题干是对论文题的解释。
25.C【解析】一个成熟的教师能自觉地关注学生,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26.B【解析】题干是近景的直接性动机的典型体现。
27.C【解析】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思潮兴起,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此时他们掀起了对传统教育的挑战。
28.A【解析】3岁左右生理自我基本成熟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即社会自我的发展阶段。
29.D【解析】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30.B【解析】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典型的强迫症。
二、多选题
1.ABCD【解析】维果斯基的发展观包括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2.ABCD【解析】强化的程式是指强化的时间和频率安排,即在什么时候,以何种频度对一种反应施加强化,其中延缓式强化分为时间式(定时距式、变时距式)和比率式(定比率式、变化率式)。
3.ABCD【解析】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4.ABC【解析】学生的学习是以间接经验为主,在他人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5.BCD【解析】我国学者根据学习的内容将学习分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6.CD【解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校教学的主要贡献有交互教学和行为矫正。
7.CD【解析】动机的成分包括需要和期待。
8.ABC【解析】奥苏伯尔将人的学习动机分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9.AB【解析】根据强化对行为反应的作用,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10.ABD【解析】态度和品德都包括认识、情感、行为成分。
11.APCDE【解析】学校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合作学习,合理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进行强化与反馈。
12.ABCD【解析】组块不属于表征知识的方法。
13.ABCD【解析】知识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材料的逻辑意义,个体本身的动机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以及个体的编码组织策略。
14.ABCD【解析】师范教育是教师培养体系中的一环。
15.ABCD【解析】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局部阶段,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与讲解,离不开练习,更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
16.ABCD【解析】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是内潜性、观念性、简缩性和应变性强。
17.DE【解析】根据问题组够程度不同,可以将问题分为有结构问题和无结构问题。
18.BCD【解析】问题解决是具有目的的一系列认知操作过程。
19.ABCDE【解析】略。
20.BCD【解析】学生认知差异表现在知识结构的差异、认知风格的差异和信息加工方式的差异。

试题推荐: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5套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题卷及答案

考试,没一点把握怎么办?跟着老师,用3天时间,轻松把握考试重点,一次过关!!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