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教师资格证 > 面试指导 > 面试真题 > 高中面试真题 > 高中化学面试真题

2022上半年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已更新)

来源:233网校 2022-05-26 13:48:36

2022上半年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于5月14日、15日进行,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主要有结构化、试讲、答辩三个环节,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内容主要是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的片段试讲,2022上半年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已发布

微信扫码预约
获取面试真题>>
中小学教资面试结构化真题及答案

同时,也可进入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群,考后及时获取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微信扫二维码
进面试真题群

试讲题目1. 甲烷的分子结构

1.题目: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甲烷的分子结构》片段教学

2.内容

图片28.png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以内,

(2)引导学生得出甲烷的分子结构;

(3)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参考解析:

教学目标:

1.会写甲烷的结构式和电子式。

2.通过甲烷分子式结构的探究,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化学微观世界分子结构的立体美。

教学重点:

甲烷分子结构。

教学难点:

甲烷分子结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瓦斯爆炸的视频并提问:引起爆炸的原因;瓦斯的主要成分。

二、新课讲授

环节一:甲烷的分子式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中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以及我国天然气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找出甲烷的分子式——CH4。

进一步提问:甲烷的电子式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甲烷电子式中每一对共用电子用一条短线替代会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果,教师总结

环节二: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学生小组讨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平 面正方形或者正四面体结构。

教师实物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学生相互传看,观察和体会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教师讲授: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甲烷分子的结构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键角是109° 28’), 这样看来甲烷的结构式并不能代表其真实的空间构型,其立体结构式。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试着去制作一个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更加直观的感知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升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深入理解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实际演练

请学生结合甲烷的结构思考甲烷可能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2.共价键


图片29.png
图片30.png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生活导入

之前学习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了物质的形成,以及像氯化钠这种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提问什么是离子键?

明确: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就叫做离子化合物,而这种相互作用就是离子键。

提问:H2、Cl2、HCl在形成时,两个氢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一样,此时不能形成阴阳离子,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环节二:新课教学

提问分析H和Cl的原子结构,思考Cl2、HCl分子的形成会与NaCl一样吗?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

回答:不能,因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得失电子的能力相差不大,都不能从对方那得到电子,无法形成阴阳离子,所以没有离子键。

1.Cl2、HCl的形成过程

提问:两个氯原子结合生成Cl2分子,两个氯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相同,若都要达到八电子稳定结构,氯气分子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来表示?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的8电子结构,都需要获得1个电子,所以氯原子间难以发生电子得失;两个氯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氯原子就形成了8电子稳定结构,可以表示如下:

图片31.png

2.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内容

提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这种相互作用叫做什么?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什么?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共价键的构成粒子和成键本质是什么?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共价键的组成元素是什么?

任何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都含有共价键吗?

3.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提问:氯气的形成过程与氯化氢的形成过程一样吗?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氯气中既然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是相同的,那么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是否会发生偏移呢?用同样的方法再来思考下氯化氢又是怎样的呢?

环节三:巩固提高

提问: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吗?

学生讨论①不是,比如氯化铵,铵根中含有共价键,但铵根与氯离子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因此根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只要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应该属于离子化合物。

②再比如氢气,虽然含有共价键,但属于单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表述学习心得。

作业:课下尝试用电子式表示氢气、氧气、氮气、氯化铵四种物质。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3.铝热反应

1.题目:人教版必修2《铝热反应》片段教学

2.内容:

图片32.png

3.基本要求:

(1)说明铝热反应原理;

(2)正确书写铝热反应方程式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

参考解析:

教学目标:

1.能说出铝热反应原理及应用;初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

2.通过演示实验,能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体通过体验铝热反应实验,激发科学探究勇气,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铝热反应实验和原理

教学难点:

铝热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铝能跟酸还能跟碱反应,具有强还原性,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A2O3。学生思考他能否夺取氧化物中的洋生成Al2O3呢?引出本节课题

二、新课讲授

老师演示铝热反应的实验,设置问题: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书写?

三、巩固练习

学生讨论并完成铝分别和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反应中的铝热剂。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今日所学

五、布置作业

上网查阅,哪些地方会用到铝热反应,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4.萃取

图片33.png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球型分液漏斗和梨型分液漏斗。

观察两者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梨型分液漏斗颈短,斗体更大。

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梨型分液漏斗在参与实验过程之前需要检漏,以便确定是否可以使用。

教师讲解梨型分液漏斗的检漏操作。

学生实验。

教师引导用梨型分液漏斗来做一个新的液液分离的实验操作,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

学生思考讨论萃取的原理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提出问题:把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要选择四氯化碳做萃取剂的原因

学生回答:因为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较大,且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也不发生反应,可用做萃取剂。

提出问题:结合视频中的演示实验,总结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

学生回答:(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震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提出问题:萃取前后,分液漏斗中颜色是如何变化的,萃取后,上下层溶液分别含有什么?

学生回答:萃取前漏斗中是碘水呈黄褐色,萃取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颜色变淡,下层紫红色,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提出问题:思考萃取后溶液上下层如何分离,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下层溶液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目的是能使得到的目标产物更纯净。

分液实验。

(三)拓展提升

学生萃取碘水中的碘,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所学。

学生课下总结学过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适用范围。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5.离子键

1.题目:高中《离子键》片段教学

2.内容:

图片34.png
图片35.png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于学生的引导;

(3)试讲中涉及到的实验及其他教学媒体只需要用语言或动作进行情境模拟即可;

(4) 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5)试讲要联系生活实际。

参考解析:

一、问题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物质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呢?

二、分组探究,讲授新课

1、教师演示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学生观察实验,总结实验现象。

2、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总结出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现象为:剧烈燃烧,有黄色火焰,产生白烟。教师请学生推断反应原理,学生讨论出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3、教师请学生分组从得失电子的角度探究氯气与钠反应的原理。

4、学生绘制钠原子与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并派代表将电子转移方式呈现在黑板上。

5、教师听过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展示钠原子与氯原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验证学生的总结。

7、教师进一步请学生分析氯化钡、氟化钠的电子转移方式。学生发现以,上化合物都是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合物。

8、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在生成的以上的晶体中;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存在哪些力?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离子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9、教师介绍离子键的概念为;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10、教师介绍电子式,请学生用电子式的方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原因。

11、教师提出问题,离子键的形成范围有哪些?学生分组探究,总结出离子键的成键范围。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通过多媒体展示关于不同离子键的形成的电子式,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电子式的书写。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紧扣主题,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离子键的形成原因。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6.烷烃

1.题目:烷烃

2.内容:

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甲烷类似,通常较稳定,在空气中能点燃,光照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其余随碳原子数的增加,依次为乙烷、丙烷、丁烷等。碳原子数在十以内时,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代表碳原子数,其后加“烷”字;碳原子数在十以上,以汉字数字代表,如“十一烷”。

相邻烷烃分子在组成上均相差一个CH2原子团,如果烷烃中的碳原子数为n,烷烃中的氢原子数就是2n+2,烷烃的分子式可以用通式CnH2n+2表示。像这种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的结构各只有一种,而丁烷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如图3-5所示)。虽然两种丁烷的组成相同,但分子中原子的结合顺序不同,即分子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就有差异,属于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分子里碳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直链丁烷,称为正丁烷,分子里碳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带支链的丁烷,称为异丁烷。

图片36.png图片37.png图片38.png

像这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增加。例如,戊烷有3种、己烷有5种、庚烷有9种,而癸烷则有75种之多。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

(2)教学过程中要有师生互动、课堂提问;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4)试讲中需要用到的实验模型,用语言模拟即可。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

温习饱和烃的知识,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甲烷类似,通常较稳定,在空气中能点燃,光照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这些相似性的烷烃分子又怎样进行命名和区分呢?

【教师讲解】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其余随碳原子数的增加,依次为乙烷、丙烷、丁烷等。碳原子数在十以内时,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代表碳原子数,其后加“烷”字;碳原子数在十以上,以汉字数字代表,如“十一烷”。

【提出问题】请说出下列烷烃的名称?

CH3(CH2)8CH3 CH3(CH2)15CH3

【学生回答】癸烷和十七烷。

【提出问题】尝试写出从甲烷到癸烷的分子式,仔细观察烷烃的分子式,看烷烃分子中C原子和H原子数目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学生1:相邻烷烃分子在组成上均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比如乙烷和甲烷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丙烷和甲烷相差两个CH2原子团。

学生2:如果烷烃中的碳原子数为n,烷烃中的氢原子数就是2n+2。

【教师总结】因此烷烃分子的通式为CnH2n+2。像这种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因为他们的结构相似,所以同系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同。

【提出问题】大家知道烷烃分子就是甲烷分子中的H原子逐渐被C原子取代的过程。试着写出丙烷的结构式,当用C原子再去取代丙烷中的氢原子时,有哪些情况发生?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引导】大家写出的分子结构式就是丁烷的结构式,丁烷中C原子取代氢原子的位置不同,导致形成的丁烷的结构不同,因此分子的性质就有差异,属于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分子里碳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直链丁烷,称为正丁烷,分子里碳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带支链的丁烷,称为异丁烷。

【展示图片】观察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球棍模型也可知道,其原子的连接顺序不同,分子结构不同。

【提出问题】正丁烷和异丁烷在性质方面有哪些差异呢?结合表格3-2。归纳一下不同点。

【学生回答】由于分子的结构不同,导致正丁烷的熔沸点、密度要高于带有支链的异丁烷。

【教师总结】像这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增加。例如,戊烷有3种、己烷有5种、庚烷有9种,而癸烷则有75种之多。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拓展提升

【提出问题】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分子式相同,都为C4H10,但分子式内C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

【提出问题】分析、归纳以C为骨架的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碳碳之间可以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碳碳之间可以成环、成链,使得有机化合物存在众多种类繁多的同分异构体。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表述学习心得。

作业:画图表示4个C原子相连接的方式有哪几种?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7.原电池

图片39.png
图片40.png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阿那吉纳号漏水,探究原因。

(二)探究新知

【小组实验】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注意两块金属片不要相接触,下同)。

【学生回答】铜片:无明显变化;锌片:表面产生气泡。

【小组实验】首先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观察铜片表面有无变化;然后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总结结论。

【学生回答】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锌片:溶解;电流计发生指针偏转;结论:有电流产生。

【教师总结】这种将化学能转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电流产生?锌片和铜片上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如何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提出问题】观察两个半反应,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

【提出问题】根据原电池的工作条件,如何把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呢?结合氧化还原反应、铜锌原电池的原理,思考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应该是选取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的物质。

【学生回答】

①铜锌原电池中,负极材料是锌片,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说明原电池的负极材料应该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②铜锌原电池中,正极材料是铜片,发生得电子的氧化反应,说明原电池的正极材料应该是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教师讲解】在原电池中,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在原电池的内部,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并通过正负离子的定性移动形成内电路。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再通过溶液中离子形成的内电路形成环路。(教师合铜锌原电池装置图进行讲解。)

(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尝试解释导入故事中“阿那吉纳号”漏水的原因。

【学生回答】船体的铁与船上装载的精铜矿砂在海水作为电解质溶液的情况下形成了原电池,船体的铁作为负极被消耗,所以漏水了。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电池的工作原理,书写相应反应。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8.氨气

图片41.png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简单的板书设计。.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视频导入,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露事件,整个厂区都是白茫茫一片,方圆百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就是氨气。

【教师引导】氨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氨气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

【老师展示、学生观察】装有氨气的试管观察其颜色和状态,结合课本及新闻中提到空气当中弥漫着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能够得出氨气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老师归纳】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经试验测定,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老师提问】氨气溶于水的同时,是否能与水发生反应。(引导学生利用喷泉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喷泉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进行解释。

【师生总结】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中的压力瞬间减小,形成较大的压强差,烧杯中的滴有酚酞的水进入圆底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老师提问】喷泉实验中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溶液显碱性。

【老师讲解】由于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自行书写一下氨气与水的反应方程式。

提问: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是什么?氨气溶于水显碱性,它可以预哪些物质反应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试验验证。学生观察实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讲解。

(三)拓展提升,

【加热管口套有气球的红色溶液试管,发现气球变大,溶液颜色变浅,冷却之后又恢复原来的状态和颜色,大家思考一下该红色溶液可能是什么?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表述学习心得。-作业:查阅氨还有哪些性质及应用?

四、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9.氨的实验室制法

1.题目:氨的实验室制法

2.内容:

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由于氨易溶于水,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

图片42.png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

(2)教学过程中要有师生互动、课堂提问;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2.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上节课学习了氨及氨的性质,请回顾氨都有哪些性质及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

提问1:思考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2:我们可不可以用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来代替氢氧化钙呢﹖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补充总结。

【教师提问】结合以往学习经验,制取氨气的实验装置一般有几部分构成?

【学生回答】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教师提问】氨的实验室制法的发生装置是怎样的,可以采用哪种收集装置?

【学生回答】可以采用固固加热装置,由于氨气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的方法收集氨气。

【教师提问】氨气是酸性还是碱性气体?收集到的氨气如何验证?

【学生回答】氨气是碱性气体,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表示是氨气。

【多媒体展示】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简易装置。

【学生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全程指导、答疑与纠错

【教师提问】在做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1)组装后要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2)固体药品要混合均匀,平铺试管底部;(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4)导出氨气的导管要短,收集氨气的导管要长,伸入试管底部;(5)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防止水蒸气进入收集氨气的试管中;(6)加热时先预热再使用外焰加热。

【教师提问】现收集的氨气,是否是纯净的,如有杂质,会是哪种物质,如何除杂。

【学生回答】可能有杂质水蒸气,由于氨气是碱性气体,可以用碱石灰来除杂。

【教师提问】可以在哪个位置加上净化装置。

【学生回答】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中间加一个净化装置。

(三)拓展提升

【教师继续提问】氨气收集满了,可以将多余的氨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可以在收集装置后添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水来吸收;又因为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可以还用酸性溶液来吸收。

(四)小结作业

【师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氨的实验室制法有关内容,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布置作业】课下思考,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10.硅的性质

1.题目:高一《硅的性质》片段教学

2.内容:硅的性质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于学生的引导;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问题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展示新兴职业,提问:同学们对哪些新兴职业更感兴趣呢?

2.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计算机中芯片中的重要元素一硅。

二、自主探究,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从元素周期律的角度来推测一下硅单质有哪些性质?

2.学生根据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推测出硅为过渡元素,可以初步推测硅单质的相关性质。

3.教师展示硅单质,请学生观察并总结硅单质的相关的物理性质,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完善硅单质的物理性质。

4.教师请学生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及用途。

5.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硅转化为可利用的高纯硅呢?学生分组合作并进行合理猜测。

6.教师请学生观看高纯硅的制备视频,并请学生结合资料卡片,组内讨论硅的制取原理。北同现心

7.学生通过视频,组内讨论得出二氧化硅转化为单质硅的原理。

8.教师播放硅单质的应用视频,请学生总结单质硅的用途。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习题,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紧扣主题,扩展延伸

请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以“你不了解的硅”为主题,写一篇科普文章。

六、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11.硫酸与硝酸的氧化性

1.题目:高一《硫酸与硝酸的氧化性》片段教学

2.内容:

图片43.png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于学生的引导;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问题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提出问题:硫酸和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具体有哪些?

2.学生总结酸的通性,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实验室里用金属和酸的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

二、实验探究,讲授新课

1,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

2.教师提出问题:在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中,产生的具有刺激性气体是什么呢?学生根据元素守恒及二氧化硫的性质,推测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硫。

3.如果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硫,体现硫酸的哪些特性呢?学生通过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推测浓硫酸可能具有强氧化性。

4.教师演示铜与浓硫酸加热的反应,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5.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总结出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可以与

铜生成二氧化硫,进一步确定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的猜测。

6.教师进一步 解释浓硫酸与蔗糖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原理。

7,浓硫酸不能和活泼金属制取氢气时因为它的强氧化性,硝酸是否具有一样的性质呢? a 教师

8.学生观看浓硝酸与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视频实验,组内谈论。

9.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浓硝酸与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可以与铜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习题,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紧扣主题,扩展延伸

请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 解浓硫酸与浓硝酸的应用。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12.元素周期表

1.题目:高一《元素周期表》片段教学

2.内容:

图片44.png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于学生的引导;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故事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门捷列夫的图片,并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问题探究,讲授新课

1.教师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元素周期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元素。

2,教师提出问题: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种元素?结构如何?

3.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发现元素周期表中共112种元素,7横行,18纵行。

4.教师介绍周期、主族、副族、八族、零族的概念。并请同学们总结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主族数,副族数等。学生发现元素周期表包含:七个周期,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一个八族,

一个零族。

5.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周期元素的种类。引导学生发现短周期、长周期和不完全周期。

6.教师请学生分组绘制不同周期中所有元素的核外电子排

布,并发现其中的规律。a“

7.学生通过绘制同周期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总结出: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这一-规律。

8.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主族元素的原子之间的关系,学生总结得出: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这一规律。

9.教师提出问题: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的呢?学生通过对周期关系,族关系的分析得出结论。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习题,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紧扣主题,扩展延伸

请学生课下绘制前四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尝试探究他们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七个周期,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一个八族,一个零族

存在关系

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

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

试讲题目13.乙烯的加成反应

1.题目:《乙烯的加成反应》

2.内容:

图片45.png

3.基本要求:

(1)试讲不超过10分钟;

(2)假设各种实验条件均能满足,

(3)试讲中适时的与学生进行互动。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乙烯的性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到:乙烯是含有C=C双键的平面结构,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教师追问:还知道乙烯的其它性质吗?引出本节课课题一乙烯的加成反应。

二、新授

1.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将乙烯通入含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

学生可以观察到通入乙烯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教师追问: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乙烯与溴之间发生了反应,那么他们之间是如何反应的?

2.多媒体演示反应机理,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多媒体播放视频:乙烯和溴反应时,双键的断裂和溴原子加成的过程

组织学生以前后4人为一小组,结合视频演示内容解释实验现象。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结果,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教师继续讲解,除了溴,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和水的反应在工业上可以用来制备乙醇。

三、巩固

书写乙烯和氢气、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练习.

四、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教师总结点睛。

五、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乙烯可以发生的反应有哪些。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14.苯

1.题目:《苯》片段教学

2.内容:

图片46.png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要有师生互动;

(3)试讲中要联系生活实际;

(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事导入: 讲解化学家凯库勒做的梦,他梦见一条蛇,蛇头咬着蛇尾不停的转圈,于是经过他反复的实验验证推出了一种结构式: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一苯。

二、新授

(1)简单复习,回顾性质.

教师抛出问题:上节课学习 苯的物理性质,哪位同学来回忆一下呢?

明确:苯是一种无色具有芳香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不易溶于水。

教师提问:苯的结构有哪些特点呢?组织学生同坐之间相互讨论。

明确:苯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2.实验探究,化学性质。

教师抛出问题:

(1) 苯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嘛。

(2)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呢?组织学生进行猜想。进而得出结论。

教师通过播放苯与溴水反应的视频,组织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的性质进行思考,实验现象是什么,体现苯的什么化学性质。

明确:溴水褪色,苯和溴水发生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三、巩固

采用快问快答的形式,PPT出示苯化学性质相关习题,引导学生进行答题。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苯的化学性质。

五、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查找资料,找一找苯还有哪些性质。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15.铵盐的性质

1.题目:人教版高中必修一《铵盐的性质》片段教学

2.内容:

图片47.png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以内;

(2)引导学生知道铵盐的化学性质

(3) 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参考解析: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常见的铵态氮肥;认识铵盐的物理性质,知道铵盐的化学性质。

2.通过交流思考及实验探究活动,提高观察及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对铵盐性质及其使用等问题的探讨,感受到化学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农民伯伯在仓库里存放了一袋氮肥一碳铵,一天这袋化肥包装破损受潮了,伯伯就把它放在院子里晒,结果发现化肥少了很多,这位农民伯伯很着急,化肥怎么少的呢?我们已经知道这袋化肥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属于铵盐,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了解铵盐的性质,来帮助这位农民伯伯解开他的疑惑,引出本节课题——《铵盐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铵盐受热分解

播放视频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氯化铵固体是什么颜色?在加热过程中出现什么现象?通过这些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并小组之间交流回答。

环节二:铵盐与碱反应

教师播放视频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混合加热的视频。

小组讨论: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有哪些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又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小组之间交流回答。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升

请学生总结农民的化肥为什么少? (碳酸氢氨受热分解)

四、课堂小结,深入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实际演练

课下思考铵态氮肥和草木灰能不能混合施用,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答案。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16.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1.题目:高一《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片段教学

2:内容:

图片48.png

3.基本要求:

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于学生的引导;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问题导入,激发情感

教师出示多瓶不同颜色的气体,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猜测是哪些气体?

学生利用卤素单质的性质这一知识点,快速判断出气体。

教师提出问题:卤素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引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讲授新课

1.教师请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推测卤素单质的性质。学生初步预测卤素单质的性质。

2.教师对学生的预测进行点评,并介绍卤素单质可以与氢气反应这一特性。师

3.教师请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推测不同卤素单质与卤素单质反应的难易程度。

4.教师请学生观察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实验视频,请学生根据视频判断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

5.学生总结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总。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请回忆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尝试总结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6.学生通过对视频的回顾,组内讨论, 总结出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7.教师请学生对上述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出卤素单质非金属性的强弱变化。

8.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以上的递变性,尝试总结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中的递变性。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习题,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紧扣主题,扩展延伸

请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卤素单质之间的反应。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17.氯气与水反应

1.题目: 高中《氯气与水反应》片段教学

2.内容:

图片49.png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于学生的引导;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多媒体导入,激发情感

多媒体播放净水厂用氯气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的视频,提出问题:氯气净水的原理是哪些呢?进而引出课题。

二、实验探究,讲授新课

1.教师展示氯气溶于水的资料卡片,提出问题:氯气的溶解度如何?学生总结出1体积水可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

2.教师演示氯气溶于水的实验,并介绍氯水溶于水之后形成的溶液为氯水。

3.教师提出问题:氯水有哪些性质呢?请学生进行猜测。

4.学生预测氯水显酸性,猜测氯气与水反应形成盐酸。教师请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预测可能会生成次氯酸。教师对学生的预测进行肯定。

5.教师进- -步提出问题:为什么是氯气溶于水可以杀菌消毒呢?

6.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可能是由于次氯酸具有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

7.教师介绍国家对于氯气净水的相关规定。B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习题,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紧扣主题,扩展延伸

请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次氯酸的其他应用。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18.钠与水的的反应

1.题目:高一《钠与水的的反应》片段教学

2.内容:

图片50.png
图片51.png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于学生的引导;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金属着火时,消防官兵用沙土灭火而不是用水。

学生活动:猜测沙土的作用是隔绝氧气,不用水是因为水会与金属反应。

二、新授

1.提问:常见金属容器可以盛水,不锈钢水壶甚至可以烧水,说明什么问题?(普通金属不与水反应。)

2.继续追问:有没有特殊金属能与水反应?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以钠为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记录现象,汇报结果。

4.学生活动:根据化学元素猜测生成碱是氢氧化钠、气体是氢气。

5.教师活动:带领学生总结现象“浮、熔、游、响、红”,给出反应方程式。

6.教师活动:回忆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

7.学生活动:回答此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各是钠和氢。

三、巩固

教师活动:下列关于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将小块钠投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红②将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③钠在水蒸气中反应时因温度

升高会发生燃烧。

学生活动:以上全错。

四、小结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小结

五、作业

总结日常灭火方法对应的灭火物质,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总结出常见金属的灭火方式。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19.甲烷的性质

1.题目:高一《甲烷的性质》片段教学

2.内容:

图片52.png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甲烷的性质;

(3)试讲中要有师生互动;

(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甲烷的结构特点,追问学生。那甲烷都有哪些性质呢,引出本节课课题一甲烷的性质。

二、新授

环节一:学生自主探究甲烷物理性质和氧化反应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集气瓶和查阅资料知道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是0.717g/| (标准状况),极难溶于水。

教师补充讲解。教师提问在通常条件下,甲烷可以燃烧吗?

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甲烷能燃烧,即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

环节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甲烷取代反应

学生实验:

取2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

教师引导学生将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片刻后,比较2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在室温时,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三、巩固

教师抛出问题,甲烷取代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中国熟

四、小结

学生总结甲烷的性质和用途,教师进行补充。

五、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寻找生活中其他应用的实例。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20.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题目:《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2.内容:

图片53.png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中涉及到的实验及其他教学媒体只需要语言进行情景模拟即可

(3)要有学生活动。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书写氧化纳和水、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进而引导学生回忆氧化纳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的区别,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产物,引出新课。(板书:氧化纳和过氧化钠)。

二、新授

环节一:教师进行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产物是氢氧化钠和氧气,并讲解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教师组织学生板演,进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环节二:多媒体播放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组织学生对反应产物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进行讨论。

学生总结得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产物为碳酸钠和氧气,并书写反应方程式。;

教师在这里注意提醒,生成的产物氧气在反应方程式中不需要标气体上升符号。

环节三:过氧化钠的用途和保存

多媒体展示过氧化钠的用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用途的原因

教师总结。

三、巩固

采用快问快答的形式,比较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区别,问题设置如下:

1.两者都能与水反应,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与的水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3.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均可用作供氧剂。

四、小结

学生总结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教师进行补充。

五、作业向教师

1.如何检验氧化钠固体中混有过氧化钠?

2寻找生活中其它应用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实例.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21.化学反应与热能

1.题目:《化学反应与热能》

2.内容:

图片54.png
图片55.png

(1)试讲不超过10分钟;

(2) 试讲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且要有师生互动;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视频:自热火锅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可以加热食物。

提问:自热火锅为什么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量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引出本节课课题一化学反应与热能。

二、新授

环节一、学生实验一镁条和稀盐酸的反应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一支试管中, 加入2mL.2mol/L的盐酸,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追问:为什么温度计的示数会变大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解。

教师追问:既然有放热反应,有没有吸热反应呢?

环节二:教师演示实验一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将氢氧化钡晶体研细后与氯化铵晶体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木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到气味后迅速用玻璃片盖上烧杯。教师让学生用触摸杯壁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得到:烧杯与木片间的水凝结成了冰。

教师总结。

三、巩固

回答导入的自热锅问题,自热火锅的热量来源于化学反应,自热火锅的原理是利用自热包内的物质(其中主要成分有铁粉、铝粉、氧化钙、焦炭粉、活性炭和生石灰等)与水接触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使得食材锅内的食物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

四、小结

学生总结吸热、放热反应的概念和定义。

五、作业

寻找生活中应用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的实例。

板书设计:略

教资面试高分指南笔记,从穿着礼仪、到结构化、试讲、答辩,让你轻松应对考试,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免费获取↓↓

教资面试学霸笔记.png

备考资料包:【历年面试真题】【结构化专项资料】【教案模板】【逐字试讲稿

面试必备手册结构化面试题本200题】【结构化必背时政热点

任性刷题:【面试结构化每日一练】【历年真题任性刷

教师资格证面试如何快速通关?233网校还原面试情景现场,助你一举攻下“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三大内容,实战通关!试听课程>>

相关阅读

距2024社会工作者考试还有

77

立即提分

考试圈子
  • 社工学霸君微信号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 中级社工考试圈子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 初级社工考试圈子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