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说课指导>中学教师说课

历史教案: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来源:233网校 2006年8月3日


[概念阐释]

1.党内合作

就是指共产党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这个组织内进行合作。国民党因此就演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国民党的领导权也就是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第一次国共合作之所以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原因有两点:一、这是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的倡议,并得到共产国际的赞同。中共中央被迫接受。二、这也是孙中山和国民党当时所能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采取“党内合作’;形式,对国共两党的发展,对于中国革命的前进,都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做,中共有可能更有力地影响国民党的政策,推动国民党的革新,推动在它影响下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群众投入革命;这样做还有利于通过国民党的组织去发动工农运动,从而使国民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新的生命;也有利于共产党从比较狭小的圈子里走出来,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2.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创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说。它对于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曾经起过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缺点。后来,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在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宣言中,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其成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新”字体现在:其一,新三民主义具有崭新的革命内容。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主要是反对清朝的种族压迫,对外只提出谋求“国际平等地位’’的模糊口号。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则主张反对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主要是推翻清朝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提出厂国民一律“平等”的空口号。新三民主义不仅提出反对封建军阀专制,而且主张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许“少数人所得而私”。关于民生主义;旧的民主主义只空洞地提出“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原则。后来,孙中山进一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这样民生主义就和扶助农工的政策结合了起来。可见,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厂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精神。其次,新三民主义和我党的最低纲领基本上是一致的。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革命灵魂的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性质的。这些原则和我党提出的民主革命阶段纲领基本上是一致的。它不仅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符合工农大众当时的基本利益。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北京政变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曹锟、吴佩孚推行“武力统一,’政策,进行总统贿选,遭到各方人士的反对。直系与奉系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导致了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年,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返回北京,囚禁曹锟,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这就是“北京政变”。政变后,冯玉祥把部队改名为***国民军,还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从此,北洋军阀内分化出一支开始倾向革命的队伍。需要说明的是,政变中冯玉祥还将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故宫,这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政治行动,它完成了辛亥革命应做而未做的一件大事。

4.黄埔军校

国共合作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廖仲恺任党代表。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有别于以往的旧军校。它是国共在军事上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开创了国共两党用武力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新阶段。然而有趣的是,在以后的内战中,国共黄埔同学也为不同的信仰而进行了长期的厮杀。

5.五原誓师

是冯玉祥率部参加北伐战争举行的一次隆重的誓师大会。冯玉样北京政变失败后,1925年开始同共产党人联系。在他的部队中,聘请苏联顾问帮助他训练军队,还起用了一批共产党员。1926年,冯玉祥赴苏联访问,回国后率国民军全体加入国民党。正当北伐军在两湖取得胜利时,退驻绥远地区的冯玉祥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组织国民联军。1926午9月17日,冯玉祥在五原就任总司令,并举行隆重誓师大会,率部参加国民革命,配合北伐战争。后率军南下,与广东国民政府北伐军遥相呼应。同年底占领陕西,后进攻河南,迫使奉军退至黄河以北。6月1日,北伐军和冯军会师。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