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心理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9.1小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10日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态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报考过程,包括许多相对独立的特质。因此,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从生物因素的作用到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体自身的冲突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生理条件是心理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生理条件,或这些生理条件不充分.人的心理活动就要受到影Ⅱ向或阻碍。例如.智力落后者往往存在染色体异常,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家族中有一定成员有精神病史,可见遗传因素X4/1,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内分泌系统对人体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内分泌系统主要由若干内分泌腺构成.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等。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它能直接渗入血管。不仅可对机体代谢、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也可对不同的器官选择性地发挥作用,特别是人的情绪活动受刺激最大。例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幼年时甲状腺机能不足的人,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全,身体矮小,智力低下,记忆和思维水平下降,可引起整个心理活动反应的迟钝;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人,神经系统兴奋性高,容易形成激动、紧张、烦躁等不良心理特征。
  3.生理疾病。有研究发现,与正常小学生相比,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小学生中,早期患有高热惊厥、头颅外伤和其他严重疾病的所占百分比更大些,且差异显著。生理疾病对他们行为方面以及心理活动的影响可能是轻微的,如出现易激惹、失眠、不安等,随着疾病的消除,这些心理症状也会完全消失。但是,随着疾病的继续进展,心理障碍也会加剧,甚至会出现各种程度的意识障碍、幻觉、记忆障碍、躁动和攻击行为等。
  除此之外,胎内的环境以及分娩过程都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孕妇的身体状况、营养、情绪、睡眠,接触烟酒、毒品、辐射和其他药物的情况以及分娩时出现的早产、难产、窒息等异常情况,都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外部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小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也是塑造其品格的第一所而且是最重要的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最初因素就是家庭。
  1.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从家长素质、家庭人际关系、父母期望、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家庭重大事件等方面理解。
  (1)家长素质。柱同一文化背景下.不同家长的文化程度、思想观念、心理素质等都是存在很大差异的。高素质家长能正确处理与子女的关系,以身作则,道德高尚;低素质家长不具备教育能力,对子女或宠爱、溺爱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有的家长自身品行不端,极易导
  孩子。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对1326名中小学家长及其子女的研究表明,家长的心理健康与子女的心理健康相关度很高,家长心理健康,其子女有心理问题的仅占11.67%;而家长有心理问题,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高达60%。
  (2)父母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也是很多家长辛苦奔波的精神支柱。父母对孩子适度的要求,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动力。但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评价孩子,他们的情绪会随着孩子成绩的高低而发生较大的波动,并作用于儿童身上,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极为不利。例如,有的家长因孩子无法满足自己的高期望而贬低、责骂孩子,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
  (3)家庭教养方式。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曾把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分为四种类型,即专断型、放任型、权威型和民主型。这四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同作用。专断型的教养方式使子女常常产生不满情绪,并且具有畏缩、不信任人等个性缺陷;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子女也具有放任的色彩,生活没有乐趣,悲观失望,敌视、抵触,个性不成熟,达不到同龄人的正常发展水平;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使子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自立自信,有探索精神并心满意足;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使子女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个性意识,善于与人交往和取悦他人。可见.权威型和民主型是比较好的家庭教养模式。
  (4)家庭其他重大生活事件。父母离婚、下岗、亲人生病或去世等事件对小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不管哪种家庭变故,若处理不当,孩子的心灵创伤长时间无法愈合,会出现适应不良、自闭、孤独、情绪与行为异常等不良现象,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2.学校因素。学校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小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学校在小学生智力、能力、行为习惯、个性及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中都起着主导作用。在学校因素中,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教师的素质、学生在学校的人际交往关系等,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当前,不少学校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这无形中给教师和小学生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为了学生能考出好分数,采取违反学生心理健康原则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如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等,小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紧张状态,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失眠、注意力减退、厌学等心理行为问题。小学生书包过重、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育工作的顽症,已经成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阻碍。
  (2)教师素质。学校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教师的素质,因为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教师队伍的素质,如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情绪情感、个性和意志品质等心理素质,都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3)学校人际关系。一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小学生,必然充满归属感和安全感,其心理也会得到健康发展;相反,一个师生关系紧张,在班集体中遭到否定、排斥、冷淡甚至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小学生,必然会产生敌对、破坏、自卑、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反应,这对其心理健康具有不良影响。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正常小学生相比,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小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人际关系状况中,“中”和“差”的比较多,而“好”的则较少。可见,不良的学校人际关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影响。
  3.社会环境。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学生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被培养起来的。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网络传媒、社会风气和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1)文化背景。人们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生活方式、思想观点、态度和情感都要受到它的制约和影响。在不同的文化影响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健康程度是不一样的。据报道,在美国、英国等文化发达地区,歇斯底里患者较为罕见,而忧郁患者却很普遍;在文化水平低、文盲多的地方,如印度、埃及等国家,歇斯底里患者较多,忧郁患者却较少。社会意识形态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以社会信息为媒介的,小学生对社会信息的获得,可来自于自己的直接观察,也可来自于别人的间接传授,如电视、报刊杂志、书籍、电影等。健康的社会信息,有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不健康的腐朽没落的社会信息,则会造成种种危害。如暴力电视或电影会引起小学生的攻击和犯罪行为。
  (2)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指社会上某一时期流行的思潮和生活方式。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家庭、社区、同伴、传媒、流行等途径影响其心理健康。例如,暴力、色情等影视节目激起学生的好奇、模仿心理,导致孩子心理发展方向偏离正常轨道,还有社会曾一度刮起过“走后门”、“拉关系”、“一切向钱看”等不良风气,这些都曾使一些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了扭曲,有的小学生学会了花钱做作业、帮助人要报酬、校园暴力等。
  (3)学习生活环境。处于不同学习生活环境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尽相同。有研究发现,城乡差异、人口密度、环境污染、噪音等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存在明显影响。如生活在城市的小学生,由于住房单元化,同邻居伙伴的交往明显减少,这种状况不利于他们的社会化,使其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三)个体内部心理因素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小学生的情感、意志、需要、动机、性格等都会出现相应的波动和变化。但是,小学生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控制、调适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高年段小学生处于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较多的少年时期,学习生活、家庭关系、社会环境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影响十分明显,他们时常反抗成人、反抗社会,因交友不慎或是步入不良团伙而出现违背社会法纪和道德规范的反社会行为。因此,对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自身在成长中面临的种种问题的应对能力,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予以关注和考虑的问题。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