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幼儿模拟试题>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2年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最后冲刺试题1

来源:233网校 2012年6月27日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认知学习按照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顺序排列是: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D【解析】接受一发现,机械一有意义,这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之问不是彼此独立的。接受学习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在这两个维度之间可以有许多过渡形式。
3.C【解析】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4.A【解析】每个游戏都有认知和情感两种成分,其外部行为表现主要有语言和行动两种。
5.A【解析】根据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把游戏分为创造性和规则性游戏两大类。
6.A【解析】游戏准备包括:(1)游戏时间;(2)游戏地点;(3)游戏材料;(4)经验准备。
7.C【解析】略。
8.A【解析】一个概念可以从概念内涵、概念外延、概念内容、概念形式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9.C【解析】略。
10.A【解析】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11.B【解析】幼儿的道德情感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道德情感的原伦理状态时期(0岁~1.5或2岁)、前道德情感时期(1.5或2岁~3或4岁)、他律性或尊奉性道德情感时期(4岁~6或7岁)。
12.C【解析】智力与创造能力二者的关系为:低智商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能力;高智商的人并不都有高创造能力;创造能力低的人智商有高有低;创造能力高的人必须具有中等以上的智商。所以较高智商是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除智力之外,还需要有其他优良的因素作保证。
13.A【解析】幼儿创造性测量的一般原则:适用性原则与活动性原则。
14.D【解析】略。
15.B【解析】对应于教育目标的活动指导模式包括信息加工、社会交往、个人发展与行为训练四种类型。
16.B【解析】陈鹤琴根据当时幼稚园各科教学相互孤立、相互脱节的现象提出了“整个教学法”,就是要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给儿童。
17.D【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
18.A【解析】杜威提出了“在做中学”的教学原则,该原则贯穿了杜威的整个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19.D【解析】学前班是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接收入学前一年的儿童,也可接收入小学前两年的儿童,学前班是学龄前儿童的社区教育组织形式。
20.D【解析】亲子互动的类型有拒绝型亲子互动、支配型亲子互动、过度保护型亲子互动、服从型亲子互动、矛盾型亲子互动等。
21.A【解析】角色扮演法是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减少消极社会行为的有力手段。角色扮演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儿童在特设情景下的助人行为与日常行为中的亲社会行为,并且提高儿童的助人动机,儿童的消极社会行为也有显著下降,证明了角色扮演确为有效的训练手法。
22.D【解析】语言法是幼儿教师最常用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
23.B【解析】略。
24.D【解析】幼儿园游戏可分为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等。
25.C【解析】略。
26.B【解析】仍有哭泣等表现,但是少了反抗情绪,逐渐转变为失望情绪。
27.C【解析】3~4岁正是幼儿的思维从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发生质变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段幼儿处于幼儿园中班阶段,因此答案选C。
28.C【解析】家长对于托儿所、幼儿园的心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希求期(孩子初入园所):对孩子的不适应状态感到忧虑;担心孩子跟不上群体的发展水平;希望孩子能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②第二阶段——忽略期:比较关心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关注儿童在园所的表现,而较少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③第三阶段——需求期:对婴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呈上升趋势,有接受教育指导的强烈愿望。
29.C【解析】家长学校旨在解答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疑问和难题。
30.D【解析】儿童游戏场创建于福州市黎明村。它是由村财政拨款的、建有各式大型益智玩具的游戏场。配有辅导员,负责儿童的管理、活动指导和安全工作。儿童可在家长带领下,也可以独自去活动。

二、简答题
1.学前儿童常用的记忆策略主要包括: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年龄较小的幼儿,在识记过程中反复背诵以避免遗忘。有时,边识记边自言自语地说出记忆材料的名称或内容。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幼儿中期以后,能够在记忆过程中自动对记忆材料加以整理,包括归类、联想等。
(3)间接的意义识记。年龄较大的幼儿,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精心思考,找出材料组成的规律,以帮助记忆。
2.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
(1)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根据物体的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特征)进行概括。如儿童学会一个玩具的名称后,会把这一名称推广到主要是同一颜色的另一物体上去,而颜色是直观上最突出的特征。
(2)动作的概括。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例如,把船放下水去,扭动小井的摇把做提水桶的动作,在小亭子里找小狗等。儿童的这些动作,变成了具体的理解的行动。这种对实物包含着理解的行动是儿童概括方式的显著改造。儿童不再根据颜色来概括各种不同的实物,而开始根据形状来概括。
(3)语词的概括。2岁左右,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甚至当物体不在面前时,也能从概括的意义上选择代表这种物体的词。只有当儿童能够借助语词概括物体的一些具有稳定性的一般特征时,也就是语词具有概括的意义时,才是概念性概括的产生。因此,直观的概括是感知水平的概括,动作的概括是表象水平的概括,而语词的概括才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3.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道德感。3岁前的儿童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的,往往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大班幼儿对好与坏,好人和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
(2)美感。研究表明,新生儿已经倾向于注视端正的人脸,而不喜欢五官零乱颠倒的人脸。幼儿初期仍然主要是对颜色鲜明的东西产生美感。他们自发地喜欢相貌漂亮的小朋友,而不喜欢形状丑恶的任何事物。同时,他们也能够从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和美术作品中体验到美,而且对美的评价标准也日渐提高,从而促进了美感的发展。
(3)理智感。对一般儿童来讲,在5岁左右时,理智感已明显地发展起来,突出表现在幼儿很喜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6岁幼儿喜爱进行各种智力游戏,或所谓“动脑筋”活动。
4.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主要是:
(1)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
(2)人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前一个阶段并不阻碍后一个阶段,而是后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
(3)儿童发展三段论,即由“自然儿童”出发,经由“人类儿童”,最终成为“神的儿童”。
(4)儿童的四种本能。第一为活动的本能;第二为认识的本能;第三为艺术的本能;第四为宗教的本能。
(5)教学即生活。对待家庭与教学时,福禄贝尔强调只有当家庭与学校生活一致时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6)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5.要成为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有四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一,教师自己的专业修养要高,教学技术要精;第二,教师要细心地照管每一个儿童;第三,教师准备的教具教材要多,让儿童自由玩弄、自由试验;第四,教师要尽职尽责,热爱儿童。

试题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卷

10套2012年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试卷及解析

想知道你的复习效果吗?想知道你能否通过考试吗?>>给你——最真实的考场感受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