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幼儿模拟试题>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2年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最后冲刺试题1

来源:233网校 2012年6月27日

三、论述题
1.(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幼儿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鼓励幼儿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3)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4)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①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比如尽可能多地说出别针的用途,即用途扩散。②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幼儿深入思考,灵活应对。比如让幼儿听一段无结局的故事,鼓励他们去猜测可能的结局。还可以让幼儿进行各种假设、想象。③自我设计训练。教师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如贺卡、图画、各种小模型等。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④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2.(1)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①“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陶行知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幼儿教育。这是他通过对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思想与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
②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他认为,建设中国式的幼稚园,应使幼稚园适应中国的国情,城区需要幼稚园,农村也需要幼稚园。
③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④教育内容:亲近自然、虚心好学、孝顺父母、养成好习惯、勤读、善于学习等。
⑤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⑥开办师资培训,使幼稚园教师具有:奉献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身作则的精神,不断开拓、勇于创造的精神。
(2)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①基本教育思想:儿童身心发展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②幼稚园课程:包括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礼节及种种经验。
③幼稚园教材:幼稚园的教材应取材于儿童的生活,而且要适应社会生活,能充实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在脑力上劳心,手脑并用,热爱劳动,互相合作并有自理能力。
④幼稚园教学法:一是教、学、做合一;二是教材与教法融为一体;三是自由自动教学。
(3)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①教育思想:他认为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并反复强调幼稚教育不仅是一种正式的教育,而且是人生的一种最基础的教育。
②教育方法:陈鹤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儿童的几个特点,那就是儿童有“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儿童是易暗示的”。因此,他要求教师要以“做”为主,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③教育内容:陈鹤琴认为,要根据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陈鹤琴制定了幼稚园教育内容:儿童的健康活动、儿童的社会活动、儿童的科学活动、儿童的艺术活动、儿童的文学活动。

四、材料分析题
1.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可以包括三种形式:掌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性比较,即从与别人比较中对自己作出评价;自我检验,或狭义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左右开始出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其特点如下: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的评价。特别是幼儿初期,儿童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简单重复成人的评价。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儿童对成人的评价逐渐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他的评价不符合他自己的评价,儿童会提出疑问或申辩,甚至表示反感。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幼儿最初的自我评价几乎没有理智成分。幼儿对作品的评价有相当大的偏向性。当幼儿知道比较的对方是老师的作品时,尽管那些作品比自己的质量差,幼儿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不如对方。而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相比较时,则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比别人的好。在一般情况下,幼儿总是过高地评价自己。
(3)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幼儿的自我评价受认识发展水平的局限,表现在下列方面:
①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的方向发展;
②从基于外部行为进行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③通常只根据某个方面或局部进行自我评价,以后逐渐能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④从只有评价而没有评价的论据,发展到有论据的评价。
综上所述,小亮的自我评价带有主观情绪,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进行自我评价,
其自我评价几乎没有理智成分,因此过高地评价自己。另外,小亮的自我评价也受他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只有评价而没有评价的论据,因此即便事实并非如此,他也总是认为自己搭的积木比别人搭的好。
2.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
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试题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卷

10套2012年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试卷及解析

想知道你的复习效果吗?想知道你能否通过考试吗?>>给你——最真实的考场感受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