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金融笔记

2008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分析(三)

来源:233网校 2008-09-11 09:11:00
外部信用增级是通过第三方提供的信用增级来实现的,主要措施有:(1)保险公司担保合约;(2)第三方担保;(3)银行信用证;(4)现金担保账户。
4.资产证券化的程序
(1)确定资产证券化的融资目标;
(2)组建SPV;
(3)实现项目资产的真实销售;
(4)完善交易结构,进行内部评级;
(5)划分高级证券和次级证券,办理金融担保;
(6)进行发行评级,安排证券销售;
(7)SPV获得证券发行收人,原始权益人获得资产出售收人;
(8)实施资产管理;
(9)按期还本付息,对聘用机构付费。
(十七)资产证券化的条件
1.能够在未来产生可以预测的、稳定的现金流;
2.持续一定时期的低违约率、低损失率的历史记录;
3.本息的偿付分摊于整个资产的存活期间;
4.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有着广泛的地域和人口统计分布;
5.金融资产的抵押物有较高的变现价值;
6.原资产持有人持有该资产已经有一定的时间,并且有着良好的信用记录;
7.金融资产具有标准化、高质量的合同条款。
因此,不利于证券化的资产属性一般包括:
1.服务者缺乏经验或者财力单薄;
2.资产组合中资产的数量较少或者金额最大的资产所占比重过高;
3.本金到期一次偿还;
4.付款时间不确定或者付款间隔期限过长;
5.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有修改合同条款的权利。
(十八)资产证券化的类型
1.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2.汽车应收款证券化
3.商业抵押贷款证券化
4.贸易和租赁应收款证券化
5.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
6.商业和工业贷款证券化
7.船舶贷款证券化
8.高收益债券证券化
9.批量贷款证券化

(十九)了解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融资
1.1978年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规定“集中信用于银行”,禁止发生商业信用,禁止企业之间相互借贷,禁止民间的高利贷活动。
2.除中国人民银行外,禁止其他金融机构存在。对早已存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实行与银行的农村营业所联合经营,从而纳人国家银行统一经营的范围。同时停止了国家债券的发行。
3.规定了银行信贷的三大原则,即:贷款必须按照计划发放和使用;贷款必须有适用适销的物资作为保证;贷款必须按期偿还。简称“三性”:计划性、保证性和归还性。其中计划性作为首要原则。
(二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融资方式情况
1.各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融资方式在我国得到运用和发展;
最先恢复的是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
1981年恢复国家信用
2.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既是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又对经济体制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有利于银行摆脱资金供给制,有利于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
(2)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使得国有企业不再完全依赖银行,在资金方面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条件;
(3)有利于市场体系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4)有利于多种所有者制的发展;
(5)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
(6)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十一)我国融资格局的新变化
1.金融资产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国际范围内比较,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较高的水平。
2.在我国融资结构中,政府、企业和居民的相对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部门一跃成为主要的储蓄者。
(1)财政收支额在GNP中的比重下降,财政资金对总需求的影响程度减弱
(2)企业经营越来越依赖外部融资
(3)居民金融资产大幅上升
3.建立充分市场化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存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
(二十二)完善的金融市场是资金有效融通的必要条件
资金的有效融通是指:
一是将有限的资金配置到经济效益最佳的地方;二是指资金融通能够以尽快的速度完成
要使资金融通合理有效,必须建立一个规范、有效、完善的金融市场,包括借贷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租赁市场、信贷市场等。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