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槽作为氯碱生产的核心设备,其腐蚀问题直接影响工艺安全。根据TSG 21-202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电解槽防护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腐蚀热点及防护标准
- 阳极区腐蚀
- 采用钛基钌铱涂层阳极(涂层厚度≥5μm)
- 每3个月测量极化电位(标准值1.2-1.3V)
- 阴极区腐蚀
- 使用Ni-Mo合金阴极(Mo含量≥28%)
- 定期检测阴极箱氢渗透率(≤1mL/cm²·h)
二、关键控制参数
- 电解液管理
- NaCl浓度控制在290±5g/L(文档[5]要求)
- 重金属含量(如Fe³⁺)≤0.1ppm
- 温度控制
- 电解液出口温度≤90℃(联锁值95℃)
- 极间温度差≤5℃
三、检测技术升级
- 在线监测系统
- 安装电化学噪声腐蚀监测仪(灵敏度0.1μA)
- 采用脉冲涡流测厚仪(精度±0.1mm)
- 检验周期
- 每季度全面测厚(重点部位:淡盐水出口)
- 年度停工检测包含:
- 覆膜层附着力测试(≥15MPa)
- 焊缝PT/MT检测(Ⅰ级合格)
典型案例:2024年某企业因盐水杂质超标导致电解槽穿孔,通过增设三级过滤系统(5μm+1μm+0.2μm)解决问题,符合文档[1]工艺装置洁净度要求。
2024规范新增要求:
- 强制采用阴极保护系统(保护电位-0.85~-1.05V)
- 电解槽设计寿命从15年缩短至12年
- 建立腐蚀速率数据库(每月更新)
特别提示:根据文档[3]变更管理要求,电解槽材质变更必须进行HAZOP分析,并取得省级特检机构核准。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电解工艺(氯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