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GB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第5.1.3条规定,甲B、乙类液体储罐与办公用房、中心控制室等人员集中场所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25米。这一强制性要求基于以下安全考量:
火灾辐射热影响:甲B类液体(如汽油)的闪点低于28℃,其储罐火灾产生的热辐射在25米距离外可降至人员安全耐受阈值(4kW/m²以下)。
爆炸冲击波防护:25米距离可使爆炸超压值衰减至0.03MPa以下,避免办公建筑结构性损坏。
应急疏散缓冲:该间距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提供操作空间,规范明确要求消防车道应保持4米净宽并环绕储罐布置。
典型案例:某沿海油库在2024年安全改造中,将原距办公楼仅18米的柴油储罐(原划为丙类)重新分类为乙类后,按新规扩建至25米间距,同时增设防爆防火墙和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整体安全等级提升。
需特别注意:
当储罐容积超过10000m³时,间距需按GB50160-201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增加至30米;
办公用房若含控制室,还应满足AQ/T3033-2022要求设置抗爆结构。
(示意图:油库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标注图)
红色警示:2023年某企业因擅自将间距缩减至20米被处罚50万元,该案例列入应急管理部年度十大违法案例。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油库
1、油库贮存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和煤油等,具有易挥发、易燃烧、易爆炸、易流淌扩散、易受热膨胀、易产生静电以及易产生沸溢或喷溅的火险特性。一般油库发生着火爆炸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进出油品方法不当或流速过快,或穿着化纤衣服等,产生静电火花
B.油桶破裂,或装卸违章
C.氧气管道阀门沾有油脂
D.灌装过量或日光曝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