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化工生产中,安全仪表系统(SIS)作为关键保护层,其风险降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根据《GB50770-2013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风险评估需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危险场景识别:通过HAZOP分析确定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如反应釜超压),并引用文档[1]中管道泄漏频率(如小口径管道泄漏概率1×10⁻³/年)作为基础数据。
风险量化:采用LOPA(保护层分析)方法,对比未安装SIS时的原始风险(如1×10⁻⁴/年)与安装后的残余风险(如1×10⁻⁶/年),文档[4]明确指出SIS需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标准(如GB36894规定的个人风险基准)。
SIL等级验证:依据文档[4]第2.1.8条,安全功能需通过故障检测率、冗余设计等指标验证其SIL等级。例如,某石化企业通过设置三取二表决系统(2oo3)实现SIL2等级,泄漏事故率下降两个数量级。
过程指标监控:参考文档[2]A.13.9条款,需定期检查关键设备按计划检查率(≥95%)和安全作业程序执行率(逾期率<5%),确保SIS持续有效。
案例:某化工厂因未及时校准SIS的压力传感器(文档[3]L.3模型二中的关键参数失控),导致联锁失效引发爆炸。该事件凸显了动态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需结合文档[5]中T/CIESC 0008-2020标准,每季度对SIS进行功能测试。
结论:SIS的有效性评估需融合概率数据、硬件可靠性及管理流程,形成闭环管控体系。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安全仪表系统
1、安全仪表系统(SIS)中,安全仪表逻辑动作重启前应先复位,复位方式不包括( )
A.手动逻辑复位
B.自动逻辑复位
C.延时手动复位
D.就地手动复位
2、 按照《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IEC 61508)规定,关于安全完整性等级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安全完整性等级1级,可减少风险100-1000
B.安全完整性等级1级,平均失效概率为10-1~100
C.安全完整性等级4级,平均失效概率10-5~10-4
D.安全完整性等级4级,可减少风险1000-10000
3、安全仪表系统(SIS)由传感器、逻辑运算器和最终执行元件及相应软件组成,其中有关设施或元件需要获得权威机构认证,以符合相应安全完整性等级界定。下列设施或元件组合中,需要获得权威机构认证的是()。
A.传感器、逻辑运算器
B.传感器、最终执行元件
C.逻辑运算器、软件系统
D.软件系统、最终执行元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