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电压对人体阻抗有显著影响。当接触电压升高时,人体阻抗会急剧下降。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角质层和表皮的击穿:角质层的击穿强度只有500~2000V/m,数十伏的电压即被击穿。当接触电压较高时,角质层和表皮会被击穿,导致人体阻抗急剧下降。
皮肤局部发热:随着电流增加,皮肤局部发热增加,汗腺增多,从而使人体阻抗下降。高电压会使皮肤局部温度升高,加速汗腺分泌,进一步降低人体阻抗。
皮肤状态的变化:皮肤长时间湿润或大量出汗后,人体阻抗明显降低。金属粉、煤粉等导电性物质污染皮肤乃至渗入汗腺,也会大大降低人体阻抗。
电流持续时间:电流持续时间延长,人体阻抗由于出汗等原因而下降。长时间的电流通过会使皮肤变得潮湿,从而降低人体阻抗。
具体数据:
根据表2-2,在干燥条件下,当接触电压在100~220V范围内时,人体阻抗大致上在2000~3000Ω之间。而在湿润条件下,人体阻抗则显著降低。例如,当接触电压为100V时,干燥条件下的平均人体阻抗约为1725Ω,而在湿润条件下仅为1675Ω。
了解接触电压对人体阻抗的影响,有助于在电气设计和操作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减少电击事故的发生。
考试科目:安全生产管理
科目知识点:人体阻抗
考点试题:
1、人体阻抗与接触电压、皮肤状态、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关于人体阻抗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阻抗与电流持续的时间无关
B. 人体阻抗与触电者个体特征有关
C. 人体阻抗随接触面积增大而增大
D. 人体阻抗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选项A错误,电流持续时间延长,人体阻抗由于出汗等原因而下降。
选项C、D错误,接触面积增大、接触压力增大、温度升高时,人体阻抗也会降低。
选项B正确,皮肤状态对人体阻抗的影响很大。如皮肤长时间湿润,则角质层变得松软而饱含水分,皮肤阻抗几乎消失。大量出汗后,人体阻抗明显降低。金属粉、煤粉等导电性物质污染皮肤,乃至渗入汗腺也会大大降低人体阻抗。角质层或表皮破损,也会明显降低人体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