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为了确保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符合法规要求,用人单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选择合适的位置:警示标识应设置在员工容易看到的地方,特别是那些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例如,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储存区域、高噪音的工作区域等。
- 使用醒目的颜色和符号:警示标识应使用醒目的颜色(如红色、黄色)和符号(如警告标志、禁止标志),确保员工能够迅速识别并理解其含义。警示说明应使用大号字体,确保清晰可见。
- 内容详细明确:警示说明应详细载明以下内容:
-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明确指出该区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
- 后果:描述这些职业病危害可能带来的健康后果,如中毒、听力损失等。
- 预防措施:列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如佩戴防护装备、遵守操作规程等。
- 应急救治措施: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如紧急撤离路线、急救设备的位置等。
- 定期检查和维护:用人单位应定期检查警示标识的状态,确保其完好无损。任何损坏或缺失的部分都应及时修复或更换。同时,应定期更新警示说明中的信息,特别是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时。
- 培训和教育:用人单位应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员工了解警示标识的内容及其重要性。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用人单位可以确保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符合法规要求,从而更好地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科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考点: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公告和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