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性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
为了确保在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有效的报警装置,用人单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选择合适的报警装置: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报警装置,如气体检测报警器、烟雾报警器等。报警装置应具有高灵敏度和可靠性,能够在第一时间检测到有害物质的泄漏或浓度超标。
- 合理布局:报警装置应安装在可能产生有害物质泄漏的关键位置,如储存区、操作区等。同时,应确保报警装置的覆盖范围足够广,避免盲区。
- 定期维护和检查:用人单位应定期对报警装置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检查内容包括传感器的灵敏度、电池电量、报警声音是否清晰等。任何损坏或故障的报警装置都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 培训员工:用人单位应对员工进行报警装置使用和应急处理的培训,确保员工了解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在报警时的应急措施。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 制定应急预案:用人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在报警装置触发时的应急处理流程。预案应包括紧急疏散路线、急救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联系救援机构的程序等。
- 配置现场急救用品:除了报警装置外,还应在工作场所配置必要的现场急救用品,如呼吸器、防毒面具、急救药品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提供初步救治。
-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泄险区:确保工作场所内有明显的应急撤离通道标识,并保持通道畅通无阻。同时,设置必要的泄险区,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人员。
通过以上措施,用人单位可以有效降低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风险,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科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考点: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公告和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