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章中,燃烧的本质不仅被定义为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更是一个涉及自由基链式反应的复杂化学过程。许多考生仅停留在‘可燃物+氧气→燃烧’的认知层面,却忽视了火焰为何能自我维持并迅速扩散的关键机制——这正是自由基参与的链式反应所决定的。
当可燃物受热达到着火点后,分子发生热解,产生大量高活性的自由基(如H·、O·、OH·等)。这些自由基具有未配对电子,化学性质极不稳定,会迅速与氧分子或其它燃料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自由基和燃烧产物,同时释放大量热量。这个过程形成一个自持的链式循环:
链引发:外部能量使初始分子断裂,产生自由基;
链传递:自由基与反应物不断作用,生成产物和新自由基;
链分支:一个自由基反应后产生多个新自由基,导致反应速率指数级增长;
链终止:自由基相互结合或被抑制剂捕获,反应停止。
例如,在氢气燃烧中,OH·自由基攻击H₂分子,生成H₂O和H·,H·再与O₂反应生成OH·和O·,如此循环往复,释放出高温火焰。这种链分支效应是爆炸性燃烧的核心原因。
在消防实践中,理解这一机理有助于解释为何某些灭火剂(如卤代烷、七氟丙烷)能高效扑灭火灾——它们并非仅靠冷却或窒息,而是通过化学抑制作用捕获自由基,中断链式反应,实现快速灭火。
此外,《建筑防火通用规范》虽未直接描述自由基反应,但其对易燃气体、粉尘场所的防爆要求,本质上是为了防止链式反应在密闭空间内失控引发爆炸。
因此,掌握燃烧的微观机理,不仅能提升对火灾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为选择合适的灭火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一级消防工程师而言,这是从“经验型”向“科学型”防控思维转变的重要基础。
科目: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考点: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1、下列物质中,潮湿环境下堆积能发生自燃的是( )
A.多孔泡沫
B.粮食
C.木材
D.废弃电脑
2、关于气体燃烧“回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回火属于扩散燃烧
B.可燃混合气体的管口流速小于燃烧速度会发生回火
C.燃气系统开车前不吹扫就点火可能发生回火
D.回火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