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设工程领域,侵权行为可能导致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是确定侵权责任主体的基础。我国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主要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
- 过错责任原则:这是最常见的归责原则,即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因疏忽大意导致建筑物倒塌,造成他人受伤,施工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
- 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使行为人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况。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可抗力导致建筑物倒塌,施工单位仍需对受害方进行赔偿。
- 过错推定责任:一旦行为人的行为致人损害就推定其主观上有过错,除非其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应承担民事责任。例如,施工现场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导致行人受伤,施工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
- 公平责任原则:在双方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如果受害人的损失得不到补偿又显失公平,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公平观念,要求当事人分担损害后果。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此外,如果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也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案例分析:假设某建筑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附近的居民房屋受损。根据上述归责原则,建筑公司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建筑公司能够证明自己已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但仍无法避免损害发生,则可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仍需进行赔偿。
总之,在建设工程中,发生侵权行为导致损害时,应根据具体的侵权行为类型和法律规定来确定赔偿责任。
科目: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考点:损害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