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在建设工程领域,行政许可的设定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许可的设定程序
1. 法律或法规的制定
行政许可的设定必须基于法律或法规的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来设定行政许可,国务院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来设定行政许可,地方性法规也可以在不违反上位法的前提下设定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许可。
2. 公布与实施
法律、法规在经过审议并通过后,会由国家主席或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布,并在指定的时间内开始实施。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就是在公布后正式实施的。
3. 申请与受理
申请人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向相应的行政机关提出行政许可申请。行政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决定是否受理。如果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应当予以受理。
4. 审查与决定
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核查。审查结束后,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如果准予行政许可,行政机关应当颁发许可证;如果不予许可,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5. 公告与备案
对于一些重要的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公告许可决定。同时,许可决定及相关材料应当报上级行政机关备案。
6. 监督与管理
行政机关应当对已经获得行政许可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许可条件。如果发现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进行处理。
案例应用
案例一: 某建筑公司拟承建一个大型工程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该公司需要向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申请施工许可证。申请过程中,公司提交了所有必要的材料,并通过了审查,最终获得了施工许可证。
案例二: 某地政府为了规范本地建筑市场秩序,通过地方性法规设定了新的行政许可项目——“环保评估许可”。一家建筑公司在开工前按规定提交了申请,并通过了严格的审查,最终获得了该许可。
案例三: 某企业在申请某项特殊工程的施工许可时,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对其进行了现场核查,确认其符合相关要求后,颁发了施工许可证。
总结
掌握行政许可的设定程序,不仅有助于建设工程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还能在备考一级建造师考试时更加游刃有余。希望本文能为考生提供有益的帮助。
科目: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考点:行政许可的设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