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筋的名称和作用
按构件中钢筋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分类为:
(1)受力筋:一般承受构件中的拉力,叫做受拉筋。在梁、柱构件中有时还需要配置承受压力的钢筋,叫做受压筋。
(2)分布筋:它与板内的受力筋一起构成钢筋的骨架。
(3)架立筋:它与梁内的受力筋一起构成钢筋的骨架。
(4)构造筋:因构件的构造要求和施工安装需要配置的钢筋。架立筋和分布筋也属于构造筋。
(5)箍筋:是构件中承受剪力或扭力的钢筋,同时用来固定纵向钢筋的位置,一般用于梁或柱中。
2)一般要求
(1)钢筋在运输、储存、加工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在工地存放时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批分别堆置整齐,不得混杂,并应设立识别标志,存放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存放场地应有防水排水设施,且钢筋不得直接置于地面,应垫高或堆置在台座上,钢筋与地面之间应垫不低于200mm的地楞;顶部采用合适的材料覆盖,防水浸、雨淋。
(2)钢筋进场应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口诀:重弯拉伸屈服)
答疑解惑:
1、屈服强度:是钢筋开始丧失对变形的抵抗能力,并开始产生大量塑性变形时所对应的应力。(屈服强度是作为钢材抗力的重要指标)
2、抗拉强度:指材料在外力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抗拉性能是钢材的重要性能)
3、伸长率:指金属材料受外力(拉力)作用断裂时,试件伸长的长度与原来长度的百分比,它表示钢材塑性变形能力。(伸长率是衡量钢材塑性的一个指标。它的数值越大,表示钢材的塑性越好)
4、钢筋的弯曲性能:指其在受到弯矩作用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弯曲程度以及弯曲后的强度和复弯性能等指标。
(1)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由原设计单位作变更设计。
(2)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HPB300热轧光圆钢筋制作,不得以其他钢筋替代,且其使用时的计算拉应力应不大于65MPa。
(3)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钢筋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并形成记录。
3)钢筋加工
(1)钢筋弯制前应先调直。钢筋宜优先选用机械方法调直,且不得使用卷扬机调直。
(2)箍筋末端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3)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弯制,不宜加热。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向两端弯制,弯钩应一次弯成。
4)钢筋连接
(1)热轧钢筋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
②当普通混凝土中钢筋直径等于或小于22mm,在无焊接条件时,可采用绑扎连接,但受拉构件中的主钢筋不得采用绑扎连接。
③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的交叉点焊接宜采用电阻点焊。
答疑解惑:电阻焊是将被焊工件压紧于两电极之间,并通以电流,利用电流流经工件接触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将其加热到熔化或塑性状态,使之形成金属结合的一种方法。
④钢筋与钢板的T形连接,宜采用埋弧压力焊或电弧焊。
(2)钢筋接头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②钢筋接头应设在受力较小区段,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③在任一焊接或绑扎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④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⑤施工中钢筋受力分不清受拉、受压的,按受拉处理。
⑥钢筋接头部位横向净距不得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25mm。
⑦钢筋机械连接接头
在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延性要求高的部位应选用Ⅱ级或I级接头;当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为100%时,应选用I级接头。
⑧直螺纹钢筋丝头加工时,钢筋端部应采用带锯、砂轮锯或带圆弧形刀片的专用钢筋切断机切平;
镦粗头不应有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裂纹;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产品设计要求,极限偏差应为0~2.0p(答疑解惑:螺纹的螺距)
钢筋丝头采用专用直螺纹量规检验,通规应能顺利旋入并达到要求的拧入长度,止规旋入不得超过3p。各规格的自检数量不应少于10%,检验合格率不应小于95%。
⑨直螺纹接头安装时可用管钳扳手拧紧,钢筋丝头应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标准型、正反丝型、异径型接头安装后的单侧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p;对无法对顶的其他直螺纹接头,应附加锁紧螺母、顶紧凸台等措施紧固。
⑩直螺纹接头安装后用扭力扳手校核拧紧扭矩,校核用扭力扳手每年校核一次。
⑪直螺纹接头现场抽检项目应包括极限抗拉强度试验、加工和安装质量检验。抽检应按验收批进行,同钢筋生产厂、同强度等级、同规格、同类型和同型式接头应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应作为一个验收批。
5)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的组成与安装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不得小于其管道直径的1/2。
②当受拉区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00mm的钢筋网。
③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
④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错开布置。混凝土垫块应具有不低于结构本体混凝土的强度,并应有足够的密实性。宜采用专业化压制设备和标准模具生产的垫块。
⑤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垫块的位置、数量和紧固程度进行检查。